2025年8月2日 星期六

2025冥想專科基礎篇 2


繪圖:Radha



紀錄:資宜


冥想時,心中想著什麼對象,就會與該對象共振,因此在專注於應該專注的對象,是重要的。


該如何專注於應該專注的對象呢?

冥想專科第二回的課程,便帶著大家練習培養專注力,體驗專注的感覺。


冥想強調的是專注於一點,於是,我們透過一連串的練習,體會專注的感覺,包含回想上周晚餐、專注在鼻尖、專注在呼吸,以及專注在佛陀。練習完後,同學們相繼分享練習時的心得:


  • 本來以為回想上周晚餐應該是個最簡單的練習,沒想到為了拾起相關回憶,便得連當日的早餐和午餐一起回想,一下子心就飛出去,無法專注於上周的晚餐;

  • 專注在鼻尖上,雖然與專注於眉心或心口不同,但已感受相當程度的呼吸變緩以及身體放鬆。

  • 最後專注於佛陀的練習,大多數同學都感到很抽象,不過Sananda 桑強調,無論想著的是佛陀的外表或心情,都是為了幫助自己進入佛陀之中,當心中充滿佛陀,便會與之產生共鳴。


練習中,也穿插著同學的提問以及Sananda桑的提醒:例如,如果心裡有一件真的很想做的事情,也可以透過冥想去體驗,但要加入辨別,詢問自己是否為該做的事情?如果冥想練習了很多年仍然無法深入,可以試著只專注於自己的心,重點是不要放棄。


最後,Sananda 桑總結冥想的要點:

  1. 每天在同一時間、同一地點冥想;

  2. 儘量固定冥想的對象。


2025冥想專科的進行方式,是重溫幾年前的上課內容並且跟著練習,因此固定練習的同學有機會比較幾年前和幾年後自己的差別。有同學發現,數年後面對同樣的問題,他的反應和思維套路沒有改變;有同學笑著說,當年的自己怎麼會問出這麼好笑的問題;也有同學發現,看似沒有改變的自己,好像已經慢慢地將辨別加入冥想練習。進步雖然很細微,但是悄悄地發生中。


誠如Sananda 桑在課程一開始提到,冥想就是潛入內在的感覺,就像我們潛入海底,突然之間聽不到外界的聲音、看到不同的風景,所有的紛擾也隨之消失。那麼,要如何輕鬆地潛入海底呢?首先便是放掉身體的緊張感以及緊握的救生圈。套用在冥想上,即是我們必須放掉生活中的救生圈(即各式各樣的念頭),才能專注於冥想的對象上,進入冥想的狀態。冥想並非單靠努力地練習就能達成,而是身心準備好後,自然可以進入的狀態,瑜伽的各種練習,都是為了此一目標。讓我們一起持之以恆的努力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