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1月4日 星期五

生活中的瑜伽體會--合宿之門內與門外



編按:今年八月第一次舉辦了合宿活動,資宜是其中一位參加的同學。24小時的合宿看似短暫,但因為有大家的積極參與和真誠互動,而迸發出美麗的火花。資宜誠實又仔細地寫下了她的體會,非常感謝她的分享~~

撰文者:資宜

那是一個瑜伽讀書會結束的週六晚上,結束了瑜伽經典的研讀,和讀書會的夥伴們隨性地吃著飯,聊著聊著我們說到了即將在一個月後展開的,為期 24 小時的瑜伽合宿,沒有多餘的猶豫,我馬上在行事曆上記下了這個活動。

活動流程不繁複,聊天、煮飯、善後、看影片、聊天;一早的冥想、打掃、準備早餐、聊天、準備午餐、善後、體位法練習,活動便結束了。聽起來與平常週末活動的內容相似度達 80%以上,除去了先前幻想的焦慮與壓力,我想這將是個悠閒與優雅的24小時。

然人生的有趣,大概就在它從來不若預期。

雖然已很習慣於煮飯,也很有為大家準備菜餚、邀請大家來家裡作客的經驗,但也許自由慣了,擺盤時總是隨性,少有為達份量的比例平衡而小心斟酌的經驗;也許覺得再簡單不過了,於是一刀劃下去便讓豆腐缺了一角,或舀出過多的醬汁。一次又一次,發現自己也許熟練,卻不夠用心,把事情做完了,卻離做好還有好大一段的距離。

最初我的瑜伽練習起於表哥的半推薦半強迫,沒想到現在卻緩緩地踏上了修身養性之路。在合宿密室裡,更被迫必須思考練習瑜伽的真正目的,以及什麼是生命的意義。曾經階段性地追尋目標,目標達到了,就再換下一個,於是生活一直在找尋目標達成目標,再找尋目標,再達成目標中度過。面對獲得的戰利品,時而感到驕傲,時而驚慌或恐懼。

如果有一個普世的最終目標,那是什麼?如果是個⻑期的追尋,現在能做的又是什麼?那一晚,我們分享了自己的習氣,也談到了對外持戒與對內精進。
對我而言,在生活中隱約察覺自己的習氣並不困難,但在其他人面前說出自己的脆弱,需要極大的勇氣。在生活中體察這些習氣積累的原因也不需多費氣力,但當被提醒找尋原因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從當下開始作改變時,我醒了過來——以新的態度,不斷地往前,更勝於回首過去。在對外持戒與對內精進的戒律裡,最後我選擇了「不傷害」作為近期的練習,對家人,也對身邊所有的人,無論如何 要溫柔。

第二天的合宿始於早上6:00的冥想,接著我們打掃,準備早餐。 如果瑜伽是生活的一種狀態,為什麼總忘記在生活中練習瑜伽?一邊打掃,一邊我問自己。在平常的生活中,我的打掃徹底了嗎?是否有些工作,我從來沒有做過?是不是有某個角落,總有千百個理由沒有去整理?也想起媽媽總有做不完的家事,開心的時候做,和爸爸鬧彆扭時也做——以前一直不解媽媽怎麼總有做不完的家事,原來從外在整理內在,是沒有說出口的瑜伽練習。

以為24小時的合宿很短,回到家卻筋疲力盡。專注地檢視自己的生活原來是這麼地耗盡心力。知道的很多,做到的卻很少,這條路如此漫⻑又艱辛,是否真的要一直走下去?關上了合宿地點之門,答案只在每個人的心中。但,它讓我知道這條路上並不孤獨,也沒有誰好誰壞,我們都是一起的,要追尋普世的唯一真實。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