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4日 星期五

正見:依據「苦集滅道」正確地看待


 


誰都能實踐的瑜伽  第二堂課程紀錄

紀錄:Marula

 



「誰都可實踐的瑜伽」線上課程來到第二回,課程一開始,前輩Saci先提點大家如何在這系列課程積極學習。由於每個月才上一次課,看似間隔很長,但也一眨眼時間就過了,因此若能在這一個月內盡量參加體位法課程和其他活動,讓自己持續接觸教導,就能更容易浸潤在教導之中。此外,雖有提供影片回放,但那只是用來複習與補足,更重要的是,在課堂當下即專注吸收。


上個月第一堂課,以「觀察自己的心」進入四苦八苦及四聖諦的教導,這一次,就要邁入八正道的第一個「正見」。字面上看起來,是「正確地看待」,但是,是依據著什麼正確地看待呢?一開始以有趣的角色扮演,重現某次Yogi桑與弟子的問答。Yogi桑幽默地拋出問題:正確地看待,是像綠燈可以走、紅燈不能走嗎?幫助大家思考,這些社會的規範與準則,並不是永恆不變的依據。真正要依循的,就是:苦集滅道。

 

苦:一切皆苦。

集:痛苦的原因不是別的,是自己心中的煩惱、無知。

滅:與此相比,有一個平穩安定的境界,作為本質存在著。

道:通往那個境界的道路,就是八正道。

 

接著,前輩繼續講述無知與煩惱。無知就是不知道真理:將非我視為真我,將無常視為永恆,把不淨視為純淨,將痛苦視為快樂。而煩惱有五個,第一個就是「無知」,因為無知,衍生出後面四種煩惱:自我意識、對痛苦的執著、對快樂的執著、對肉體生命的執著,亦即害怕死亡。因為有「自我意識」,將「我」與「你」區隔開來,因此產生了競爭心、優越感、劣等感、在意別人評價⋯⋯等等,但從真理的角度來看,都是一,是沒有區別的。

 

前輩延續至我們已聽過許多次的,人生有兩條道路:「業的道路」與「瑜伽的道路」。業的道路,也可視作是「利己性」的道路,「瑜伽的道路」則是「利他性」的道路。在瑜伽的道路上,非常重要的是,不要以自己的觀念去判斷事情,因為由自己的經驗累積出來的價值觀,是非常狹小的,就算去廣納他人意見,也都是每個人以自己的眼光理解的世界,每個人把鏡拿掉,就能理解世界發生的事只是一個接一個的現象,一切都在改變、消失。古代的瑜伽行者透過冥想知曉了,就算肉體生命死亡,還有永恆生命存在,如果消除無知與煩惱,到達那個境界,就能歌頌生命的喜悅。

 

在每個小主題結束後,前輩都會停下來,請我們冥想五分鐘。在冥想時,我感覺到這些在書上讀過、在真理問答聽過、在讀書會討論過的教導,重新匯聚在一起,成為一道強烈的瀑布,重新沖洗著我的腦袋。而前輩在最後強調的話語,更像一記警鐘,敲響了我的心——認識了「正見」之後,便應確立我們真正應該追求的東西,下這個決心是很重要的,也就是所謂的「發心」。發心之後,要做的便是實踐。

 

發心、發心,掛在嘴上很容易;因一時的感動衝動,興起念頭也很容易,但如何能夠持續加深呢?如何不退轉呢?我感覺到,這系列課程像是有股守護、輔導的力量,幫助我們不再左顧右盼或頹喪後退。


前輩在課堂中輕鬆有趣地穿插Yogi桑以前會使用的「快問快答」遊戲,考驗大家是否能快速地浮現並回答出重要的瑜伽教導,我感覺到,這有兩層意義。第一層是,你是否已經讓教導浸染入生活中,可以信手捻來。而第二層,是更重要的——就算能夠記憶背誦,你能實踐到多少呢?

        

理解、熟悉教導固然重要,理解之後,是否能下定決心、帶著熱情去實踐,才是真正勝負。這系列課程名為「誰都可實踐」,前輩設計的活動與作業,無論是觀察自己的心、思考真正的幸福、或是接下來這個月的作業:你的理想姿態是什麼樣子?為達到這個理想要怎麼行動?都像是在實踐的道路推我們一把。真的很感謝前輩手把手地、無私地帶領與分享,從前輩謙虛又堅定的身影中,我已看到了我的理想。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