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到日本參加體位法的課程結束時,Shantimayi桑曾經分享:瑜伽的修為不在於你會做什麼動作,而是生活中的待人處事。然而,生活中到底應該要如何行動才是瑜伽練習的展現呢?
7月27日下午,在Ananada Ashrama舉辦了《理想人類生活指南:什麼樣的眼光都沒有》第二場讀書會。閱讀的文章是〈勝王瑜伽:對外持戒/對內精進〉以及〈不傷害(Ahimsa)的練習〉、〈Niyama的實際練習:心的淨化〉、〈我從一個飯盒學會的事〉。
一開始Prasadini讓大家分成四組,針對對外持戒(yama)、對內精進(niyama)的內容以及意義進行搶答,讓大家除了文章的分享之外,對於艱澀的八支有更多的討論與理解。例如:禁慾除了克制自己的慾望之外,更重要的是要把自己的能量朝向神;而學習聖典除了閱讀、學習真理的教導之外,還有一個路徑是去探究到底「我是誰」;此外,在現實的社會中,常常有很多送禮的禮儀,我們到底要怎麼應對,才能夠真的落實「不貪」,又不會傷害到別人的感受。
接著大家分享自己有感覺的句子:很多人對於〈勝王瑜伽:對外持戒/對內精進〉中的句子很有感覺,包含了「對外持戒中的誠實意為,從行為的初始就以他人的存在做為考量⋯⋯」因為以前或許沒有想過,原來要能夠做到誠實的第一步,是能夠設身處地的去為他人著想,並且學習轉化自己心中想隱藏、不好的念頭,而不是一味地把自己所有的、包含無知的念頭都表達或展現在行動上。 〈Niyama的實際練習:心的淨化〉中更具體的示範:「當慣性想法太過於強大,嚴重影響自己時,我嘗試解決的方式是轉而將注意力完全集中在眼前應該要做的事情上。」最後,〈我從一個飯盒學會的事〉所說的,「這輩子,到底是受到多少人的愛輕輕托著,我才能安然完好地活到現在⋯⋯」這句子更是溫柔地點醒了我們:八支之中的對外持戒與對內精進的練習,並非約束我們如何行動或思考,真正的目的是,去除那些無知的念頭,幫助我們看見美好的本質,更靠近神。
當我們實際將瑜伽所學習到的,應用在生活中時,或許會開始有許多的困惑與挫折,然而這些感覺,都是一個好的開始,代表我們正努力地撥開重重困難,試圖看清本質,又或者,意謂我們正試著活出更貼近自己渴望的樣子。我曾經很困惑,到底Shri Mahayogi所教導們的「萬物一體」到底是什麼?以及為什麼這個充滿苦難的世界,本質卻是喜悅的?然而,當我們試著在每一個行動中,懷抱著善意以及平靜的心去行動時,對我來說,我漸漸更能明白傷害別人,其實帶來的只是自己內心的波動,因此傷害別人的同時也正傷害著我們自己。此外,如果能夠透過瑜伽更用心地實踐在每一天的生活中,將會明白生命每一個際遇,原來都在教導著我們去覺察與探索活著的目的是什麼,這麼一想,能夠有機會出生在這個世界上,體驗這一切的一切,便成為一件很喜悅的事。
願我們都能成為喜悅本身。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