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5月23日 星期四

Shri Mahayogi:「我一直跟你們在一起」




撰文:Prasadini



一直在生命中引導我前進的人要離開人世了,我以後可以好好地繼續往前走嗎?


臨時約的視訊會議中,日本前輩告知了上師 Shri Mahayogi的突發狀況,即使大家都希望事情後續仍有轉機,也還是很快地決定前往日本見上師的最後一面。


那天,我特地戴上父親留下的手錶前往日本,象徵性地讓我的兩個父親相遇——一位是生我血肉、支持著我在這物質世界中成長的父親,另一位是啓蒙我、引導我在靈性世界中出生、成長的上師。上師的肉身可能也要離開人世了,這樣的想法令我感到孤單。


從關西空港我們一路直奔位於京都的修道院(Ashrama),Shri Mahayogi就在一樓的房間中,彷彿是等待著我們。迫不及待地到他的床邊,我們輪流地跟他說話、一起唱梵歌(kirtan),笑著、流淚著,陽光撒落在落地窗外的綠色植栽上,映襯著那個下午大家心中滿滿的幸福,是的,在我心中,那個下午留在我心中的印象,就是幸福。席間,我一直敬愛的前輩 Anandamali 說著:「太好了,你們可以前來,真是太好了。」我也這麼覺得。


即使到了生命的尾聲,Shri Mahayogi所呈現出來的樣子也沒有絲毫改變,他一直在向我們展示著真實的本質:Sat-cit-ānanda。


曾經聽Shri Mahayogi 在真理問答中講述過幾次「真實」的本質,Sat 是永恆真實存在, Cit 是意識,Ānanda 則是至上的喜悅。過去,我一直用頭腦試圖理解著。那個下午,我感受超越文字的Sat-cit-ānanda,沒有過去、沒有未來、沒有恐懼、沒有疑惑、沒有悲傷,是我過去一直感受到的Yogi桑。


那晚睡前,我照常做了體位法的練習,分心鬆懈時,腦海中閃過一個念頭「啊!我錯過可以跟Yogi 桑近身學習的機會了」。幾年前我曾經盤算要趁著Yogi 桑前往紐約時,也去紐約上課學習,但當時因為一些狀況發生而未成行,接下來就是疫情三年,原來那是最後一次的機會啊!腦中的思緒一個接過一個,身體仍然進行著體位法的呼吸,緊接著是一陣頭痛,依照過去的經驗,練習時不夠專心,有非常大的機率會產生頭痛,因此,在意識到的當下,我趕緊依照Yogi桑的教導,在體位法中將注意力完全投注在呼吸上,隨著一個又一個又長又完整的吐氣,頭不痛了。當下,我感受到Yogi 桑跟我在一起。


記得過去要從日本回到台灣時,Shri Mahayogi不只一次要我轉達給在台灣的同伴們——一直跟你們在一起,當時嘴上含笑回答「我會的」,但心裡仍在努力嘗試理解這句話是什麼意思。


原來,Yogi桑已經給我們具體的方法,只要按照教導實踐,就能更靠近Yogi桑,他一直都在Sat-cit-ānanda等候我們。原來我沒有錯過與Yogi桑近身學習的機會,原來Yogi桑一直都在。


雖然Yogi桑的身體在我們眼前火化成灰了,寫下這篇文章提醒自己——不要害怕,實踐教導,Yogi桑一直都跟我們在一起。





2024年5月20日 星期一

至高白鳥 No. 11出刊!





各位親愛的朋友們,有沒有很期待新一期期刊的出刊啊!

本期內容真的非常豐富,以下為大家重點摘要:

 

1. 珍貴的真理問答紀錄
    本次所收錄的真理問答,是在2015年,有幾位來自台灣的師兄弟姐妹(gurubai)第一次拜訪京都的修道院(Ashrama),那時舉辦真理問答所留下的紀錄。當年台灣還在草創初期,除了體位法課程以外也開始做各種嘗試,從Shri Mahayogi與弟子的對話裡,可以感受到Shri Mahayogi投注予弟子的無限的愛,以及對台灣的祝福與引導。

 

2. 春季慶典精選
    今年四月的慶典,聚焦於實現了真正的愛的莎拉妲提毗(Sarada Devi),精選了各地弟子的祝辭收錄於期刊中。透過每個弟子熱切、深刻的內容,莎拉妲提毗的祝福彷彿也傳送到我們內心。莎拉妲提毗的姿態與待人的方式,非常值得我們學習。

 

3. 國際交流會心得分享
    今年初首次舉辦了國際交流會,以「Shri Mahayogi過世之後,我們要如何活出瑜伽?」為主題,展開許多深入的討論,邀請了台灣發言者分享在過程中的遇到的困難、如何克服以及從中獲得的啟發與激勵。此外,並特別摘錄一位日本弟子在交流會上所作發言的精華,長年以來即使她都不在Shri Mahayogi的身邊,還能持續與Shri Mahayogi連結並且活出教導。

 

期刊的誕生,真的是承蒙Shri Mahayogi深深的祝福,期待會員朋友們收到後能慢慢品嚐、仔細咀嚼Shri Mahayogi所說的話。Shri Mahayogi留下了Mahayogi Mission給我們,接下來我們要如何行動呢?如同Shri Mahayogi所說的,所謂的Mission是帶著追求和實現真實的志向而聚集在一起的人們,希望我們都能持續地、大膽地朝向真實前進!






2024年5月14日 星期二

真我




2024/04/26 冥想會紀錄文

撰文:Kay


這次冥想會的主題為我們是一,閱讀範圍是《至高白鳥》 No.7第9頁Yogi桑的一段話:不只人類擁有靈魂,這個宇宙也有靈魂,他們都是同一個靈魂,不是分別的兩個東西,所以我的靈魂和您的靈魂也不是分別之物,是相同的一個。這段文章裡,Yogi桑先闡述了什麼是冥想,再層層剖析純粹的意識,當心和真我在一起而分不清楚的狀態時,因為心不知道真正的我,所以誤以為自己是主人,所以才會稱為自我中心(ego),但是瑜伽裡,真正的主人是作為意識的存在。


討論環節中,參與者分享了各自的冥想體驗,有人冥想著Yogi桑的靈魂跟我是一體的,有人則專注在靈魂、將注意力集中在心口深處,有位參與者提到了他試圖以生活中的實例,以「我們是一」的概念把我當成你,去想怎麼看待讓他困擾的人,這個例子引起了大家熱烈地討論,Prasadini提醒了重點不是怎麼看待這個人,而是要從內心的晃動著手,例如在練習溫柔對待別人,可以搭配很多的練習,像是瑜伽教導中的對外持戒(yama)與對內精進(niyama),要努力做到不貪或是知足,才能真正從利他角度出發,不然內心就會有晃動。


大家討論時一致認為,「溫柔對待別人」是一個很厲害的教導,需要先從自己下手,消滅自己的認為和執著,利用冥想裡面的辨別,當自己因為內在的想法而產生反應時,利用辨別去分辨哪些不是真實的,再一一放掉,像是剝洋蔥一樣,一層層剝去我執,剝掉之後剩下的就是空。


這段討論讓我想起榮格在心理學說的:每一件我們被他人激怒的事,都能使我們更好地瞭解自己。反思自己生活中,討厭別人並不是因為那個人,而是因為那個人觸發了自己的晃動。我們可以通過冥想中的辨別來消除煩惱,只有當「我」不存在時,「他者」也將消失,我們才能真正實現「我們是一」的境界。






2024年5月7日 星期二

試著做以後其實不難!


瑜伽飲食的實踐

撰文:Priya

3月和4月時上了日本前輩為台灣這邊開的兩堂Samarasa瑜伽飲食課程,非常喜歡裡面的內容,不管是講為什麼飲食很重要,或是怎麼飲食能幫助自己淨化,前輩引用了很多Shri Mahayogi 的教導和做了很仔細的說明,完全被說服了!(課程的回顧請參考:〈瑜伽與飲食的關係〉


其中讓我最想要實踐的是「即使很累,也為自己做飯」這件事。


第一堂課時有講到食物怎麼從外層影響到身體內層、甚至影響到我們的心的狀態。第二堂課則提到關於「依賴」的事情,心容易有依賴的習慣,總是想依附在其他人事物上,例如工作上疲倦的時候,可能會想靠大吃大喝發洩壓力,或是想吃甜食,但是正是疲累的時候,更要注意不要被欲望給帶著走,控制好食量、讓腸胃休息,反而更能從疲倦中復原。


這些教導彷彿是給我一記當頭棒喝。


工作壓力大時很容易放縱自己,的確很容易放肆大吃大喝,還安慰自己「就這一餐放縱一下而已,沒關係啦」。還有,雖然假日沒有和朋友約會的話,幾乎都在家裡煮飯,但平日工作完覺得很累,想到要處理食材、煮完還要洗鍋具碗筷,就覺得好麻煩,台灣外食這麼輕鬆容易,真的忍不住就在外面吃飯,然後依照欲望選擇想吃的,還會為自己找理由說「哎呀這樣節省下來的時間還能做別的事」,殊不知吃太飽或吃了一些惰性的食物以後,回家也是躺在沙發上或床上,滑滑手機時間也過去了⋯⋯


但是隨著欲望選擇食物,其實常常都是不健康的惰性食物,吃完以後觀察身體的感受,真的會感覺到負擔。還有更重要的一點是,我想要能掌控自己的心,從而享受真正的自由,如果連日常中最基本的飲食都被心的欲望綁住,那根本不可能有自由解脫的一天。


痛定思痛,我開始練習平日下班後也盡量自己煮飯,即使有加班也一樣。


如果想著要幾菜一湯,壓力會很大,不過課堂上Madhuri桑說她太忙的時候,甚至有雞蛋加白飯吃一餐,如果連這樣都可以的話,那其實只要再努力一點點,就能有比雞蛋更豐富的菜色,想到這裡就忽然覺得執行起來很容易、沒有壓力。那以下是幾天我有拍照的照片,和實踐時體會到課程上講的東西。


雖然擺盤沒有很美,但還是鼓起勇氣跟大家分享,哈哈哈哈哈:



為了消耗掉一根白蘿蔔,拿來做了蘿蔔排、淺漬蘿蔔和蘿蔔湯。蘿蔔排是切過以後,在鍋子上煎,讓它的生味消失,再加醬油、一點水、撒上白芝麻做調味,每口咀嚼都感受到白蘿蔔美味的水份。


那時因為冰箱有點問題,蔬菜都會凍傷,但白蘿蔔不愧是冬天的蔬菜,凍過一樣非常好吃。夏天的瓜類就沒辦法了,凍傷後的口感會變得很糟。



第二堂課有說到不要被既定觀念束縛,我剛好在漫畫裡看到有日本人煮茄子的味增湯。我平常認知的茄子料理,通常是蒸、炸、炒,拿來煮味增湯會好喝?!所以就決定來試試看。意外地好吃耶!



某天加班後煮的晚餐,雖然主要的那道料理失敗了,變成謎之料理,但自己煮,不會過度調味,吃完以後身體的感受真的比較舒服!


前幾年工作忙碌,飲食也比較失控,希望現在慢慢調整回來,能藉由食物淨化身體,也淨化自己的心,不要再被食物的欲望控制,可以再往前邁進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