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12日 星期一

阿西西的聖方濟



編按:本文由日本的前輩Yukti所寫,原文刊登於Mahayogi Mission的《ヨーガを生きる》部落格上,翻譯成中文並刊登於「瑜伽的目的,在於實現真實」部落格時,略微刪減部分段落。

撰文:Yukti
© Mahayogi Misson 保留一切權利



我會對方濟產生興趣,是因為他的生活方式對德蕾莎修女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德蕾莎修女在12歲時讀了方濟的傳記後深受感動,那份感動一生中都停留在她心中;她敬愛方濟,並以他的修道生活作為模範。有一篇聖方濟和平祈禱文,雖然不是方濟所著作,但表現了他的精神。「主啊!讓我做祢的工具,去締造和平;在有仇恨的地方,播送友愛;在有疑慮的地方,激發信心……」,德蕾莎修女非常喜歡這篇禱詞,在彌撒之後時常朗誦。

說到聖方濟,或許會讓人想到他以作為動物的守護聖人而聞名,例如向鳥傳道、讓吃人的野狼與人類和解等等;然而他生活方式的軸心,其實是清貧。德蕾莎修女所創立的「仁愛傳教修女會」(註1)修道院裡的修女姊妹們,過著遠超越我們想像的、徹底的清貧生活。德蕾莎修女不只把理想停留在念頭裡,而是實際地去活出理想,至今仍然可以證明這件事。


那麼,為什麼方濟會以清貧為生活方式呢?就像德蕾莎修女以他為模範一樣,方濟是以耶穌基督為榜樣。雖然他出生在富有的布商家庭,但非常不可思議的是,和耶穌一樣,母親琵卡是在家中馬廄產下他的。青年時代的他是一個敗家子,成天和朋友們過著享樂生活,直到19歲才發生了精神上的重大變化。那時,他受功名心驅使而志願從軍,卻因為染上疾病而被軍隊留下,在病床上他聽到了神的聲音,這成為他改變的契機。說來,聖者們好像時常聽見神的聲音呢。


神向他詢問:「給予你更多恩惠的是主人還是僕人呢?」他問神:「主啊,您想要我做的是什麼呢?」神回答:「回家吧。到時我會告訴你應該要做什麼。」回到阿西西的方濟,不再像以前那樣享受自然美景,也感覺到與朋友們的放蕩生活中的空虛,有時候就閉門不出,在家裡冥想或是祈禱。


到他24歲的時候,當他在十字架前祈禱,再度聽到了神對他說話:「請重建我的教會。」方濟開始為朽壞教會的修復工程而奔走,但他的父親不能理解兒子的行動,在公眾面前宣布和他斷絕父子關係。方濟當場脫下身上的衣服,說「一切都返還予您」,並將衣服奉還給父親,表示自己的父親只有「天父」一人,切斷了親子關係。此後,他一個人一邊托缽化緣,一邊努力修復教會,以及看護痲瘋病患者等等,努力服務貧窮的人們。還有,他也開始在街頭或廣場上宣揚基督的教導。


據說,使他下定決心要過清貧生活的轉戾點,是由於一次他聽到馬太福音第十章的教誨,內容關於耶穌基督派遣12名弟子去宣教時,闡述了清貧。耶穌在馬太福音裡是這麼說的:「去吧!去傳達『神的國度近了』。你們所白白獲得的都必須白白地給予出去。腰帶中不能放入金銀銅錢,也不能帶著手袋、替換衣物、鞋子和手杖。」方濟馬上脫下他的鞋子而裸著腳,丟掉他的皮帶,改為以繩子束腰。在他身上感覺到共鳴的人們漸漸地聚集到他身邊,他們以「小兄弟會」之名進行各種活動。


福音書上耶穌所下的命令,方濟都如實遵守,想要徹底模仿耶穌的生活。的確就是「赤裸地跟隨赤裸的基督」。現代的我們可能會說,他能實踐那樣的生活方式是因為他身處在那個時代。但是在方濟各的時代真的就是比較容易實踐耶穌生活方式的時代嗎(註2)?絕對不是這樣的。


方濟生活的那個時代,聖職者或修道士去托缽化緣、沒有神父職權限的人去宣教等等的行為都是被禁止的。實際上,周遭的人始終把他當成怪胎看待。方濟為了向教皇請求活動的許可而造訪羅馬時,樞機主教們將他一無所有的清貧托缽生活與宣教活動,視為危險且實踐困難的異端行為,對於給予他認可這件事表示出為難的神色。但是,某位樞機主教所說的一句話推翻了一切。他說:「若是用那樣的理由拒絕的話,不就代表了不可能實踐福音。如此一來,難道不是冒瀆了賜福音予我們的基督嗎?」

如同耶穌、佛陀、羅摩克里希那,這些神的化身不是只述說著夢或理想而已,他們敦促我們要在現實中活出教導。完全依循著教導而活的其中一位聖者,就是方濟。即使讓聖職者們如此為難,他也只是真誠地想要如實活出耶穌的生活方式。


這份真誠純直,也與瑜伽的聖者們如Nag Mahashay、Swami Adbhutananda(註3)等是相通的……Yogi桑也說,弟子保持真誠純直是很重要的。方濟只是愛著耶穌而決定成為耶穌,我想像他一樣,如此一心一意,真誠純直。







註1:Missionaries of Charity,德蕾莎修女在1950年創辦。台譯:仁愛傳教修女會。日譯:神の愛の宣教者会。

註2:聖方濟誕生於12世紀末,義大利中部一個名為阿西西的城鎮。

註3:Nag Mahashay及Swami Adbhutananda均為聖者羅摩克里希那的弟子。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