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15的五月份開始,每個月一次的週六晚上讀書會,
總是不知道彼此會激發出什麼樣的火花,如此一步一步走來,讀書會也進行了一年
大家也一點一點地對瑜伽教導慢慢地熟悉著。
這次我們讀的文章是:續・以瑜伽行者為目標(2-1)
文中一開始就提到相對於「真實」的單純,我們的心智是很複雜的。
瑜伽行者們了解到:
我們由各種感官接收資訊,進入到心智(Citta)中,像撒進不同的種籽進入這畝田中,
接著因應 Citta中資訊的累積或想要重複而產生欲求(Manas)、由Buddhi (智慧) 辨別,再加入Ahamkara(自我)下去攪拌產生各種心念上的晃動,Shri Mahayogi說這是支撐心智的三根柱子,每個人心智運作的模式以這三根柱子的強弱而定(好希望可以增強智慧的辨別力,減弱自我啊!)
同時有著像:理解、錯覺、推測、睡眠或記憶的心理功能,這些是心智原有的設定及功能也是心智的本質,問題是,我們會認同這就是「我」,所以有時在坐中,我們練習看見這心智方塊中的發生,也許看見今天在市集上買到的新鮮蔬菜,也許看到今天遇到的某個愉快的笑臉,也許看到自己一段傷心的回憶,一陣悵然同時湧上心頭,但如果我們能保持看見,而不捲入這些回憶、理解、感受中,同時將觀察到的放下,有一個觀察者看著一切的發生,並跟這些念頭保持一些距離,這時,「我」看著這些念頭,所以,我不是這個念頭,心念、情緒只是來來去去的過客 。
瑜伽經上說,當心念的晃動停止,不再認同這就是「我」,而「觀者」、「覺性」不管你怎麼稱呼,「它」就安住於那純粹的狀態中。這就是「瑜伽」。
p.s.有時為了容易分辨會稱呼那是「真我」
(其實還有許多名稱:如Atman…..但這些名稱都不重要啦!)
(其實還有許多名稱:如Atman…..但這些名稱都不重要啦!)
接著為了讓大家練習以邏輯推論的方式去探討,
我們討論了「愛就是奉獻」及「我們的本質是深受祝福及自由的」兩個教導。
或許這跟我們原先的認知不太相同,例如: 如果我們的本質是自由的,為什麼我們總覺得自己要跟隨著一套大家認可的社會價值,反之又受困於深深的恐懼之中,又例如:如果我們是深受祝福的,為什麼還有這麼多的苦難及痛苦?
社會價值的認同及追求,甚至恐懼或沮喪都是來來去去心智的運作,並不是我們的本質,
然而恐懼、沮喪、憤怒、悲傷等等的痛苦也提醒著這並不是我們所要的,儘速消除不自由的煩惱吧!
這些探討不是終點,反而只是開始,最終希望能更了解Shri Mahayogi所說:
「持續探問,直到理性所能到達的最極限,而後即可臣服於那不可言說的所在」
心智是無常而有限的,由心智思考得知的知識也是無常而有限的,當探求到最後,「那」是超越心智所能理解及描述的,心智只能停止,這不是開悟,卻是讓心智停止下來的方法,同時開始臣服於那不可言說的所在。
最後,這堂課就是:說了一大堆,但那些都不重要啦!(昏)
真正重要的,是那超越語言的啊!
長長一篇只寫了讀書會的一小段,先這樣吧!我們下次再聊!
我喜歡這篇,有提醒的作用,看著感覺的來去就好,當個觀者:)
回覆刪除謝謝你的留言,我們都在一直被提醒著!
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