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高氣爽,鴨川 |
2015年9月26日 星期六
2015年9月24日 星期四
2015年9月21日 星期一
勝王瑜伽(Raja Yoga)
在yamā的五個內容中,最重要的一個是不能傷害他者。
遵守yamā的話,不僅不會帶給他人痛苦,甚至自己也可以從苦痛中脫離
如果持續實行niyamā,身心會顯著地被淨化,可以確實地往瑜伽成就的方向邁進。
坐姿必須是穩固而舒適的,為了達到此點,而開發了無數的
因此,所有的體位法動作都是為了單純的坐姿而存在,連任何像雜技般的體位法動作也是。
無論是身體或是心智,這個世界上的一切都是由氣所形成,它是宇宙能量,或是力量。
在生命能控制法中,一個人去學習如何控制氣。
五種感官全是用於向外接收訊息,所以心智總是被外在所影響。
如果遵循感官收攝,就會像烏龜把頭和手足縮回龜殼裡一樣,
可以把五種感覺器官和心智收回來而控制它們。
換言之,就是把心智集中於一點,聚焦在剛剛所說的對象之上,絲毫不轉移的行為。
那是心智更進一步參透冥想對象的一種狀態。
這和從經驗中所學習到的知識是完全不一樣的。
此時,就能理解對象的本質,這和藉由智能而獲得的知識絲毫不相同。
雖然有無數種冥想的對象,但剛剛所說的三種對象(真我、神、真理)是最重要的。
2015年9月19日 星期六
2015年9月17日 星期四
2015年9月14日 星期一
行動瑜伽 part 1 工作的祕訣(上)
9/12讀書會 |
秘訣就是明智且有條理地工作,藉著瞭解工作的秘訣,就能結出最豐碩的果實,所有的工作都是為了靈魂的覺醒。
—薄伽梵歌
為了實現瑜伽,你必須將所有的行為和想法都與瑜伽產生連結。
所有的瑜伽練習跟紀律所扮演的角色,就是消除那些妨礙我們專注的痛苦、無知與世俗的欲望。
一個人為了生存,理所當然地必須做各種行為,最起碼,你必須吃、排泄、睡眠,而且通常需要工作來填飽肚子,在某些必要的行為中也會與他人產生關聯,對於大多數的我們來說,在現代練習瑜伽,不太可能像隱居於喜馬拉雅深山洞穴裡的瑜伽修行者般,維持深度的冥想、全神貫注在瑜伽的練習與紀律中。雖然有人說當一個人工作的時候,進入冥想的狀態是可能的,但這樣的狀態並不會在剛開始的時候發生,首先我們必須在許多障礙中不斷練習瑜伽的紀律。
對我自己而言,面對各種不同的任務時,練習瑜伽的紀律是極為重要的,近代的偉大聖者Shri Ramakrishna、Shri Ramana Maharishi和我的上師Shri Mahayogi,已教導我們入世弟子達到開悟是完全可能的。現在我想要把焦點放在現代瑜伽行者上,去思考把行動瑜伽作為主要的路徑,並檢視實踐的真正可能方式。
毫無疑問地,能有不被俗事干擾的外在條件和因素而專一地練習瑜伽是再好不過的了,然而,倘若內心尚未具有對真理的極度熱情,即使我們擁有了理想的外在環境,也無法善用。例如,在Shri Ramakrishna弟子的記錄裏,我們看到,弟子們把每一天、每分、每秒,都奉獻於練習和紀律,當內心充滿這樣熱情的奉獻,不管是什麼情況都不會被影響。真正重要的不是你所面對的外在條件和因素,而是熱情!如此一來,當我們面臨的障礙越多,熱情的火焰就越強烈。
我們必須以成為偉大的存在為目標—如同開悟的聖人們般,去做自身瑜伽的練習與紀律,同時繼續保持著與世界接軌。如果我們有工作,可能會覺得練習非常困難,因為時間和精力都被工作所佔據。其實,並非所有的人都有理想的修煉環境,事實是即使我們想要,理想的環境也無法被創造。我們每一個人依著自己的業(Karma)創造了自身所處的環境,也就是說,我們自己招致了當前的處境,我們必須從眼下出發。
行動瑜伽如同修行般,提供了實際工作的方法,我們可以把它應用在任何職業或任何類型的工作上。凡入世的瑜伽修行者在參與世俗的工作時,以靈性修行的狀態實際地去做練習和紀律,這跟在洞穴裡的瑜伽修行者並無不同。
入世的修行者可以透過工作到達瑜伽,但在此之前,我們必須了解工作的秘訣—行動瑜伽。
工作與義務
成長的唯一方法,是盡手邊的義務,從而持續累積力量,直到最高的境界。
—Swami Vivekananda
雖然我們對「義務」這個字的想像是:無論我們是誰,都有道義去履行責任,完成個人在這世上的義務。而且當然的,這些義務並不是別人加諸在我們身上的,而是被業的法則所牽引,也就是我們自己以前行為的結果;因此,我們所選擇扮演的角色就是我們的義務。
我可以理解,那些將自己沈浸於瑜伽練習的隱居修行者,也許生來被賦予了精通瑜伽的特定角色。而尋常人的一生,是組織家庭和持續工作,因此需要透過工作屢行服務家庭與社會的義務。每個人的處境是獨一無二的,得以讓他自己去圓滿此生所扮演的角色。目前的情境是過往行為的結果,而明天的情境取決於今天的行為以及此時此刻的心智狀態,因此我們選擇如何去看待與接受現況,將會對我們的生活產生戲劇性的轉變。
以我本身為例,我和我的妻子與兩個孩子一起生活,同時任職於一家公司,如果簡單地檢視我的情況,我的義務就是支持我的家人並透過我的工作為社會服務。不過,我有一個偉大的夢想,就是真正實現瑜伽!而我對瑜伽的熱情,大大地改變了「義務」的意義,它影響並轉變了一切,包括我的行為、動機和思維方式。我的妻子和孩子都是神,而我的瑜伽修煉就是一心一意地去愛和服務他們,同時放棄個人的欲望。對家人的行為和服務,是我目前實踐瑜伽練習與紀律的良機,因此我的責任轉變成神聖的義務。儘管我的角色顯然是相同的,但其中的意義已因當下心智狀態的不同,產生了巨大的改變。
事實上,所有的人出生在這世界上的原因是去喚醒我們真實自由的本質,而生活中的各種義務就是讓我們從束縛中解放出來的工具。因此,假設我們對任何事情都用正確的態度去面對,那麼各種不同類型的義務就不會有優劣之分,執行工作本身就是對神的禮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