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7月24日 星期三

你有多認真


瑜伽的福音-2024年7月讀書會


撰文:資宜



這個月的讀書會討論內容,是第四章「實踐」的下半篇章,包括飲食、欲望控制、布施、實際練
習以及活在當下等議題。

讀書會從帶領討論的組別邀請本日參與的學員打造餐盤開始,每一組的參與者,從所發給的食物
圖卡中選出他們想吃的東西。只見有的組別的餐盤爆滿,充滿了蛋白質類的食物;也有的組別的
餐盤很是精緻整齊,一看便是思量營養均衡與克制欲望的結果。透過這個遊戲,也歸納了我們在
《瑜伽的福音》中,有關飲食之於瑜伽練習的意義/教導包含:1. 食物是用以調整身心 2. 加深身
、口、意一致 3. 理解萬物並非依靠自己而活 4.不要為生命憂慮吃什麼、喝什麼、穿什麼。







接續飲食之後,談及欲望的克制,也包含對性能量的控制——因為性能量是人類所擁有最大的力
量,必須將這種力量用在靈性修行上。於是邀請參加者討論了以下的議題:在日常實踐中所指為
何?執行上是否有困難?而已經在婚姻中的人,又是否該控制這個能量?

接下來是今天讀書會最為熱鬧的時刻——幸福人生拍賣會。每組被發予1000萬的籌碼,與其他組
共同競標今天的拍賣品。拍賣品包括:父母的健康、靈魂伴侶、超強的專業能力.....等。有的組最終買到靈魂伴侶、環遊世界,有的組僅買了父母的健康,也有組強忍著各種誘惑,最終買得開悟。遊戲之後,我們討論的是,為了靈性成長,我們願意付出多少代價?面對靈性成長,為什麼我們會有猶豫不決的時候呢?事實上,我們如何用錢,正反映了我們的欲望之所在。也許讀書會後,更是大家思考想要過怎麼樣的人生的開始。


競標中



最後,大家分享了《瑜伽的福音》第四章最後四篇文章裡最印象深刻的一句話。幾位參與者覺得
〈實際練習〉所提,「任何努力都不會以失敗作結,失敗是成功之母」這句話非常地勵志,也有
人認為〈一期一會〉裡所描繪的在瞬間裡看見永恆的畫面非常美麗。

《瑜伽的福音》第四章的討論,在連續兩個月的讀書會後暫時畫下句點。從上師的必要、勝王瑜
伽的內涵、瑜伽的基本概念說起,來到飲食、欲望控制、布施、實際練習與實踐佛陀話語,最後
,有多認真的練習,也取決於到底想要什麼樣的人生,以及對信仰是否堅定。透過討論以及重新
梳理,我們更了解這些常提及的詞彙或要素間,如何見微知著,一環扣著一環,也對每一樣練習
的意義有更深刻的認識。我想,這就是敬愛的上師 Shri Mahayogi 的教導最為迷人的地方。

由Shri Mahayogi 命名的Ananda Ashrama 喜樂修苑



課前湯圓(貓)也擔任了場地組,
協助場(ㄨㄢˊ)地(ㄕㄨㄚˇ)清(ㄉㄠˇ)潔(ㄉㄢˋ)






2024年7月2日 星期二

飲食與瑜伽的關係(2):食物與調味


Samarasa 瑜伽飲食講座紀錄文(2)

2024/04/20



紀錄:Ayano



在第一堂講座中,日本前輩Madhuri桑和Sarani桑與我們分享了Yogi桑所教導的Samarasa精神、萬物的三種屬性以及享用當季食材的重要性。講座中介紹了「食藥同源」的理念:料理不僅能提供營養,還能改善健康和調整心靈狀態。新鮮且品質良好的食材不僅對身體有益,也能影響心靈;乾淨的食物能夠淨化身體,使身體輕盈,心情愉快。身體乘載著我們作為最後到達開悟的工具,因此,如何飲食對於修行者也非常重要。


複習第一堂講座請點擊:飲食與瑜伽的關係


在第二堂課中,前輩們進一步說明了「舌頭」和「心」之間的關聯。飲食會影響行動,也反映我們的內在思考方式。因此,我們需要客觀地注視自己的言行舉止,觀察自己是否對其他事物存在依賴關係。例如,是否在正餐後必須吃甜食?在心懷不滿、心情激動或是運動後,是否會食量增加或偏好重口味?Sarani桑以自己為例,她以前非常喜歡甜食,認為沒有甜食就無法生活。後來,她發現這是心的依賴,這種依賴與瑜伽行者所追求的「自主」完全相反。因此,前輩改掉了吃甜食的習慣。如果只是為了滿足口腹之欲,這世界上有太多追求不完的美食與異國料理,放縱自己的心去追求欲望,也會讓身體和心產生依存狀態。


調節飲食可以調整個人的整體狀態。前輩提出了兩個具體調節飲食的要點:


  1. 適量且規律的飲食:每日進食2-3餐,每次進食八分飽的量,選擇新鮮、優質的食材,以及好好地吃飯。例如,越是疲憊或忙碌的時候,越要好好地準備飲食。用餐時要保持良好的坐姿(延伸脊椎坐直),如此才能讓五臟六腑正常運作。

  2. 調味的重要性:瑜伽飲食建議品嘗食物原始的味道,活用食材的天然風味進行清淡調味。這裡的清淡並不意味著過於單薄或馬虎的調味,反之,也不能使用過多的調味料以免破壞食材的原味。







在前一堂課中提到,「sama」是平等,「rasa」是品嚐、歡喜的意思。要做到這一點,首先需要尊重提供我們營養的食材的生命。比起帶有奪取動物生命悲壯感的食材,瑜伽飲食更傾向選擇具有永續性的食材,例如蔬果、豆類、菇類、雞蛋等。此外,還需要考慮烹煮的順序、食材的特性和料理的口感,以決定備料的順序,並思考如何將這道料理呈現給享用者,以達到整體平衡。盡可能保留食材可食用的部分,以單純但不馬虎的調味來提升食材的最佳風味。不要局限於平時所習慣的烹調方式,前輩舉了一個例子:在日本家常的玉子燒中,有別於傳統的做法,曾僅僅使用芝麻油煎玉子燒,雖未加其他調味,麻油的香氣卻凸顯了雞蛋的味道。

透過前輩在課堂上舉的例子,我也反思了自己的飲食習慣和準備食物的方式。通常,我偏愛重口味或辛香料多的食物。尤其在工作繁忙或心情焦躁時,特別想吃麻辣燙。對於原本就消化不良的我來說,更是加重了身體負擔。我也有時會暴飲暴食或忽略進餐。另外,在自己烹調食物時,也常由於調味不足,常常無法充分展現食材本身的風味。這種極端的飲食方式,實際上反映了我內心的波動。為了達到「身、口、意」的一致,客觀地觀察日常生活狀態,並做出相應的調整,是非常必要的。面對自己的內心雖然有些難以直視,長期形成的習慣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改變的事,但這也是改變自己的絕佳機會。每當特別渴望辛辣食物的時候,我會停下來問自己:是什麼讓我感到如此不安?然後嘗試探究背後的原因。



我們誕生在這個世界上,不得不擁有肉體。因此就會產生最低限度的食、衣、住的必需品。進一步因為欲望的執著而生出各種在意的事物,然後因為想要擁有,執著的心又會更加膨脹。 —Shri Mahayogi—



在講座的尾聲,前輩提出了幾個反思性的問題:我們是為了什麼而食?應該吃什麼?需要吃多少?食用了他者的生命,那我們的生命又該如何運用?Yogi桑教導我們:我們是充滿喜悅的存在,現在已經處於滿足的狀態。達到開悟,便是對其他生命最大的回報。無論現在的生活方式如何,我們都可以學習對當下感到滿足,保持著信心,調整自己與世界的關係,並持續走在瑜伽的道路上。


如果錯過了今年的講座,也可以在日本前輩為我們準備的Samarasa Kitchen Youtube頻道(附中文字幕),了解Samarasa的教導與食譜唷:https://www.youtube.com/@mym.samarasa







2024年7月1日 星期一

不盜的練習



2019年,Yoga Vihara的二樓



撰文:昭淵


新一年的讀書會於六月展開,這次我們從《瑜伽的福音》的第四章實踐篇開始討論,其中大家最為熱烈的交流是關於對外持戒與對內精進的練習,我們試著從生活中舉出相反的例子,也就是誠實說出自己曾做過哪些不符合教導的行為?我分享了有次關於「偷東西」的故事。


不盜(asteya):從各方面而言,不偷取任何他人之物。


對一般人而言,不偷竊似乎不是太難的練習,因為隨意拿取、佔有別人的東西,基本上都是有法律責任的,這類道德上的約束,在我們從小的教育中也時常被提醒,不要亂拿別人的東西、拿了不屬於自己的東西會被警察抓走等概念已被寫進腦袋裡,但瑜伽的不盜有個更徹底的條件:從各方面而言。


有一年和夥伴們到京都,我們在Yoga Vihara(註)的二樓由前輩帶領下練習體位法,靜謐神聖的空間中央有個小祭壇,其中擺置著繪製蓮花和阿特曼(Atman)的迷你屏風,我非常喜歡上面精美的圖案,手繪圖案和金色顏料深深吸引著我,加上不曉得下次再來這個空間是什麼時候,我心裡不禁想著,這是有在賣嗎?如果可以我也想要買一個,盤算著如果沒有賣,我要拍下來做為紀念,無論如何,我想擁有它。


課程結束時,我向前輩詢問,是否可以將這屏風用手機拍下留念,僅是自己收藏,不會公開在社群上。前輩思考了一下回覆說,請讓他打通電話,跟其他前輩確認是否可以拍照,當下我心裡閃過一秒:哇也太麻煩了吧?竟然還要這樣層層請示,早知道我就不要問,反正偷拍下來也沒有人知道。但也幾乎是同時間,我腦中浮現不盜的教導:「不偷取任何他人之物,無論何種形式。」將兩個念頭並置一起時,我看見自己的想法,已經明顯違反真理,我竟然為了自己的佔有慾和嫌麻煩,而想把這個屏風的形象「偷」走!在這樣神聖的空間興起如此不潔的念頭,我真心覺得非常慚愧。


幾分鐘後前輩通完電話,親切但慎重地問我:「請問拍照下來要做什麼用途呢?」老實說我從頭到尾都沒有多想,我只是想要擁有它,甚至連為什麼想擁有它、擁有它要做什麼都沒有仔細思考,竟然就脫口而出如此魯莽的要求,簡直無理到不可思議,與前輩的短短幾句互動,我發現自己的思緒是有瑕疵且不成熟的,於是我跟前輩說真的很不好意思,由於我自己也搞不清楚想要的原因,所以最後決定不會拍照,抱歉讓他們為了這件事還費心討論。


其實偷拍也許只要幾秒鐘,甚至不會有人發現,但我知道,我不該這樣做。


這次經驗後,我常認真思考「不盜」的真正意義,並且發現生活中很多時候,人們為了便宜行事或出於私慾,常常不知不覺偷走了一些不該擁有的東西,多拿一點餐廳的紙巾算偷嗎?我不經意的多拿,會不會其實偷走了下一個人真正需要的紙巾呢?偷竊別人想法、偷吃別人的東西當然是偷,那使用盜版的商品算不算是一種偷呢?


分享完這個故事後,我也丟了幾個問題和讀書會的大家討論,比如在公車中偷聽別人說話算不算一種偷竊呢?我發現每個人心中的標準不同,答案因此也不一樣,也許我無法斷言誰的論點絕對正確,但至少透過認真思考真理的真正意義,我們不會再理所當然地看待自己的行為。


以真理作為一種警惕、提醒,或者是某種「校正」,去校對日常生活中各種習以為常的反應,真的是符合真理的嗎?雖然現在還無法一下子做到完全徹底,但至少我們可以持續思考自己對真理的理解有多少、目前自己能執行到多少,並且付諸實行。


很感謝透過這次讀書會的討論,讓我想起這個經驗,也再次讓我看見自己和真理之間的距離,而這些距離都是非常具體、我可以再更努力修正的空間。



註:Yoga Vihara,位於京都的其中一個弟子庵



2024年6月29日 星期六

學習不受他人評價影響





撰文:Priya


最近工作上發生一個事情。


同事與我做事情有些失誤,導致上層需要出面處理。事後上層有當面唸我,反省也覺得自己的確有所遺漏的地方,所以也虛心接受。


本來以為這件事就這樣過了,沒想到幾天後,有其他同事來跟我說,因為某些因素,上層最後決定對來客的口徑就是把錯全數歸咎於我。


我本來也覺得沒關係,想說也沒辦法,發生都發生了,下次還有類似的事就再小心。但其他同事又來跟我說,跟我共事的人在其他人面前都不承認有失誤,而且在上層面前講了一些會讓我黑掉的話,類似我對工作沒有熱情之類的。


我聽了有點震驚。當然自己有很多地方做得都還不夠完美,但平常真的也是盡心盡力在協助很多事,如果因為單一次的事件就被否定,或是因此在上層心裡留下負面觀感,還是會覺得有點沮喪⋯⋯有其他同事聽到這件事,不只一個人安慰我,說大家都知道平常我很認真做事情,也都有看到我的努力⋯⋯(淚)


很諷刺的是,前一陣子才有別人跟我說,大家都覺得我做得很好,之後要聘用的人希望也能這樣之類的。這兩件事讓我深深體會到,世間的評價真的很不可靠,隨時都有可能變動啊~可能因為一件小事變成英雄,也輕易就會淪為狗熊。


上述事件的過程中我一直在觀察自己的心,本來覺得自己真的對功名成就沒有追求,只要當一個很好的道具,盡力把工作做好就好,但這時候才發現自己對別人的評價還是會在意,沒有完全放下執著,甚至忍不住有點自暴自棄,冒出「幹嘛像個笨蛋一頭熱去做,以後不要這麼盡心盡力了」的想法。


不過,認真希望自己不要改變態度,不管發生什麼事,還是要一樣淡淡地、盡全力地去做該做的事,對於上層和同事也不要改變態度,就是不亢不卑面對,做好該做的事。做好事情只是盡自己本份,不要再受他人的評價影響,無論評價是好是壞。


怎麼樣可以不在意他人的評價呢?Shri Mahayogi說過「要提高對自己的信念。有時會得到讚美,或可能會受到批評,必須努力讓自己不管是對哪一邊都不會被影響。也就是自己並不會因為他人的評價而價值上升或下降」、「⋯⋯提升自己的信念與提高理想這件事也會連結在一起。內在的提升、向上,只要越來越提高,就會越來越不會受外在的聲音影響」。


我想,生活中發生的起起伏伏無法避免,但注意力還是轉回來投注到自己的瑜伽理想與修煉上。繼續練習下去,一定可以越來越強壯,不再受到影響。






2024年6月27日 星期四

看別人前先拿掉濾鏡

繪畫:Priya


撰文:David

記得有一天,和太太一起回老家。弟弟跟我們抱怨他和主管的種種不對盤。只聽太太妙回:「我們常常習慣帶著五顏六色的濾鏡看別人,如果脫下濾鏡,或許他看起來就不是那麼討厭?」說也奇怪,隔了幾天弟弟傳了Line說這招真有效,許多對先入為主的成見變少了,主管好像也沒那麼討厭了。

真有那麼神?太太告訴我這其實是來自Yogi桑一段教導的啟發。我翻開了《理想人類生活指南 什麼樣的眼光都沒有》,原來是這段:當一位弟子詢問上師是以怎樣的眼光看大家時,上師回答:「什麼樣的眼光都沒有。當然我了解心智的狀態。但因為心智總是在變化,我只是在每個瞬間、每個瞬間去應對它而已。」好難以想像啊!但隨之而來的想法是:我有存在著什麼奇怪的眼光嗎?我有戴著濾鏡在看別人嗎?去應對每個瞬間,聽起來好像不是很困難的事⋯⋯不過,後來發生了一件事情。

有一天晚上要去寺院聽講座。一位認識的師姐聯絡我,希望拿自己不再穿的衣服給太太。但因為當天太太有事不能來,就想請她晚上直接把衣服帶來轉交給我。但這位師姐很堅持地希望我們一起到她家試穿這些衣服。這時我的心裡開始浮現許多以前和這位師姐相處的經驗與murmur⋯⋯「她以前就是這麼喜歡麻煩別人。怎麼都不會體貼一點,我們住那麼遠,還不放我們早點回去,硬要我們去她家試衣服⋯⋯」

於是我們還是跟著這位師姐走去她家,看她拿出許多絲毫不顯過時與老態的衣服,開心地看著太太試了一件又一件,每一件都是既好看又合身。師姐臉上也洋溢著幸福的笑容,稱讚太太穿起來好看,也告訴我們她擔心給了衣服後,穿起來不好看或不合身就很不好意思。看著她這麼為我們著想,讓我想起了上述Yogi桑的那番話。

我和這位師姐真的有那麼熟,熟到可以覺得她就是喜歡麻煩別人、讓自己輕鬆嗎?還是我每次都是選擇戴上五顏六色的濾鏡,用各種眼光看待她,甚至是我周遭的所有人?再回想起日常生活中抱怨的人事物,原來我都不是在每個瞬間去應對,而是用各種累積許久、根深蒂固的成見看待他們而已。試完衣服走下樓,看著師姐揮手微笑著向我們道別,我彷彿看到Yogi桑透過師姐,微笑告訴我:「以後也要不帶著任何的眼光去應對每個瞬間喔!」

Yogi桑!我會努力實踐您的教導的!



2024年6月21日 星期五

每個工作都是淨化的機會




撰文:Amily


 

一直以來覺得有機會獻身服務,是最開心的事情,尤其在Mission中的工作,可以反應出平常的習性,在每一次的行動中有機會重新檢視和徹底辨別。

 

有一次的活動,由於夥伴各自負責了要職,我自告奮勇延攬了餐點製作。「料理」是我平時就喜歡且熟悉的工作,一開始很單純想著可以協助大家有豐富的一餐,就覺得很雀躍。對於準備多人的餐點一直沒有什麼信心,覺得咖哩即使準備過多也不致於造成困擾,而且是一道飲食接受度高的料理,所以選擇做咖哩飯。

 

食材有紅蘿蔔、馬鈴薯、洋蔥、茄子、花椰菜等,心裡盤算著咖哩醬要隔夜會更好吃,所以提前一天到活動現場製作咖哩醬。先從切大量的洋蔥開始,接著是紅蘿蔔、馬鈴薯、茄子切塊等工作,突然夥伴問了準備如何處理這些食材,我回應說先炒大量洋蔥,預計煮兩鍋,一鍋約34顆洋蔥,再燒一鍋水將馬鈴薯、紅蘿蔔放入煮約8分熟再撈回咖哩醬中⋯⋯夥伴聽了問說:「食材不先炒過嗎?」夥伴敘述著他日常作法的同時,我發覺心底浮現了「我才是料理的人,這樣作法沒有什麼不妥吧」的聲音,明顯感受到心裡的不快,覺得既定計畫被打亂了,但還是照著建議繼續動作著。最後完成了料理,試味道的時候,發現即使沒有按照計劃,仍然是好吃的味道。

 

在活動當天,參與活動的大家一起吃午餐,我一面品嚐著味道,確認每一個食材有被帶出它的風味,而且承裝起來色彩繽紛,感覺呈現出了營養充足的餐盤,當下覺得很開心,可以讓大家享用這一餐,也心中感激 Yogi桑再一次把大家凝聚在一起。

 

活動後反覆檢視心裡的狀態,明明一開始的自告奮勇是單純想要讓活動可以更圓滿,想要分擔夥伴們的工作辛勞,為何卻在工作中產生多餘的情緒反應與想法?原來是來自於「我可以掌握工作」、「不希望計畫被打亂」的狀態,也來自於「我的做法才是對的」的自我意識,我又再次問自己:難道是因爲得到過大家的肯定,想要享受讚賞而沾沾自喜?還是真心想要付出去服務大家?這個發現讓我反省自己,不希望日後做Mission工作時還帶著不純淨的念頭或動機。如果在這裡(Mission)工作時都還會參雜著不純淨的念頭,那回到日常生活中,又會是如何地混亂和糾結啊。這一刻,我感到工作的修煉就是行動的同時要不斷的把心中執著放掉,以及要消除多餘的念頭。心裡很多念頭都來自執著,其根源則是無知,也就是說,如果消除了這些,我就能以更安定、更無私的心去付出。

 

深深感謝Yogi桑、Mission的存在,讓我有機會可以服務,藉此可以看見自己心智的慣性,有機會做出不同的選擇。我要繼續淨化自己,讓心變得更透明,透過行動來服務他人,一步一步更靠近真實,讓日常的每個行動只有愛與和諧存在生命中流動著。



本照片中之咖哩為示意,非事發時的咖哩







 

2024年6月13日 星期四

有祢,我們無畏








Shri Mahayogi 追思會紀錄

撰文:資宜


2024年的5月18日,是Shri Mahayogi 逝世,隱藏自己的肉身滿一年的日子。台灣的Mission在當天下午也舉辦了追思會,邀請會員們聚集在一起,分享或表達對上師的思念。


追思會當日的天氣一如往常的初夏,早上先有短暫細雨,下午則有和煦的陽光,溫暖卻不炙熱。喜樂修苑(Ananda Ashrama)裡以天堂鳥,以及象徵著棄絕的橘色為布置,13位分別來自台北、台中的弟子們聚集於此,準備向Shri Mahayogi 獻上禮物。





追思會以向Shri Mahayogi 的禮拜(puja)開始,然後是參加者們一一向上師獻上打從心底想要獻給Shri Mahayogi的禮物,以下分享其中幾位的內容。




Kay獻上一張香港維多利亞港的照片給Yogi 桑。聽到Shri Mahayogi進醫院的那一天,Kay 隻身在香港出差,他走到飯店附近的維多利亞港,想著開始接觸瑜伽,與Yogi 桑相遇後的點滴,突然間覺得平靜。一樣繁忙的工作,一樣頻繁的出差,一樣的風景,但心境上已有了變化。原來這是練習瑜伽後的改變,原來自己不再是一個人,Yogi 桑一直都在。




昭淵本想前往日本見Shri Mahayogi 最後一面,但在疫情期間緊急申辦護照的過程中,實在難以向外人解釋,與Yogi 桑像靈性家人般的關係。也在此同時,更察覺原來與瑜伽、與Yogi桑深厚的連結已經一點一滴地悄悄建立。


Marc 獻上了追思會場上,以天堂鳥為主題的花藝作品。天堂鳥的花語是自由、熱情、幸福,是Yogi 桑常常在教導中所提,另外也提醒著自己,熱情要到燒起來的程度才行;Prasadini 朗誦了一篇文章,提醒自己與其他弟子:不要害怕,實踐教導,Yogi桑一直都跟我們在一起。這正是所謂的真實的本質(Sat-cit-ananda)。




接著大家圍坐分享一句無論是自己正努力實踐,或是對自己有幫助的Shri Mahayogi 的教導。

其中幾位弟子分享了「溫柔地對待別人」,提到需要先從自己下手,消滅「我」自己的認為和執著;也有人分享「不要在意自己是否完美,只需要用真實去填滿」、「世界上的成功或失敗都不重要」,自從這些話語來到身邊並且努力地實踐,生活彷彿輕盈了許多。Amily則分享了「這世界不會如你所願」,沒有對世界錯誤的認知,衍生而來的痛苦便會減少...當Yogi 桑的話語再次出現,當大家聚在一起分享看到教導的震撼以及實踐教導時的心得,那一份純粹與喜悅不曾消失。


我們也許沒有想過走了多遠,起了什麼樣的變化。但是當Yogi 桑的肉身離去讓我們感覺似乎生命裡缺少了什麼,才知道他的風範以及瑜伽的教導已經深入心裡。Yogi 桑曾教導我們,在生活中努力實踐日常的修煉,一切都將成為禮物。這個修煉想必也包括弟子們面對上師肉身離開後,該以什麼樣的姿態面對與生活。第一年裡,我們感到不捨、困惑而且跌跌撞撞。隨著信仰的加深以及更努力的實踐,這份連結終將超越時空,我們與Shri Mahayogi 沒有分離。




活動當天每個人都別上胸花,取一片天堂鳥的橘色花瓣,
象徵著把上師的教導放在心上,持續帶著橘色火焰般的熱情在每日的道路上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