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28日 星期二

弟子的職責

2023/11/24 冥想會紀錄文



撰文:Ayano
 
有人問:要怎麼做才能稱作Yogi桑真正的弟子呢?
 
Yogi桑回答:「請想著我會開心的事情,然後去行動。亦即,要認真修行;還要,對於這世上各種誘惑、刺激要變得更堅強。因為,比起這個世界上的寶物,這份真實已經是其他東西無法相比的至上幸福了啊。」
                                                                                     —摘選自〈至高白鳥〉 No.6
 

Yogi桑一直教導著大家,真實已經存在於每一個人的心中,在每一片花朵、每一片葉子中。這份永恆的幸福沒有出生、沒有死亡,不曾變化,也不會消逝。儘管每個人都渴望著幸福,卻很少有人意識到這份永恆的幸福已經存在於我們內心,因此不斷地在外界尋找。在學習瑜伽之前,我不斷追尋短暫而毫無意義的快樂,換來日復一日的苦悶。
 
在許多次的真理問答中,Yogi桑一直都是這麼說的:「請一定要相信那份永恆的幸福是存在的。」也還記得Yogi桑對著我的母親說:「請您要相信您的女兒。」我想,如果不相信永恆的幸福真的存在,就不會思考是什麼阻礙我抵達那份幸福,也不會思考我與他人或世界的距離。如果不進行反思,就無法修正行為,或者說進行修行。時間是公平的,如果要認真地修行,必須減少、甚至完全放棄那些會讓心智浮動的娛樂活動。或許一開始是有意識地避免,但久而久之會發現自己其實並不需要那些。
 
在冥想會中,有人提出如何消除阻礙我們感受至上幸福的無知和自我中心,這或許必須透過修煉,從根本上去除這些障礙。也有人反省自己對娛樂的依賴,意識到自己的心渴望體驗變動性的樂趣,因此追求並產生了執著。也有人表示是「誰」在想著與上師之間有差別呢?然而,如果只是企圖說服自己:「我已經完全消滅無知!」那根本沒有修行的動力。在完全沉浸在至上幸福之前,必須誠實地面對自己,共同努力吧!

2023年11月26日 星期日

2023御聖誕祭・Satguru Jayanti

 


@京都Mahayogi Ashrama


紀錄:Ayano、資宜

11月23日,是我們的上師Shri Mahayogi的生日 ,每一年,弟子們都會聚在一起,一同慶祝這個吉祥的日子。2023年是上師的第75個生日,也是祂肉身離開這個世界後的第一個御聖誕祭(Jayanti)。各地的弟子們以線上連線的方式聚集,在京都的摩訶瑜伽行者修道院(Mahayogi Ashrama),上師的坐墊依然被設置著,旁邊擺放著天堂鳥,其花語包含自由、吉祥、幸福快樂,以及長壽的含義。天堂鳥的花朵如同迎風飛翔展翅的姿態,象徵著自由自在;而花朵的顏色則代表著吉祥尊貴。

Ananada Ashrama



台灣的Ananada Ashrama聚集了17位弟子,場地的布置也不約而同以天堂鳥為主題。上師的普拉那(prana)仍然繼續流傳至每一位弟子的心中,並無任何改變。



即使上師的肉體不在,弟子們仍獻上花圈、禮拜(puja),唱頌「Wahe Guru」表達了對上師無盡的思念。Yogi 桑在圓滿的境界下出生,為了救贖萬物,化為光降生於世上,貼近每個人的煩惱,幫助他們與無知戰鬥,直至現在仍然沒有一刻休息。雖然今年對弟子們而言是個動盪的一年,但Yogi 桑早已將永恆的祝福傳遞給大家,賦予大家不屈服於挑戰的勇氣,藉由今天,弟子們獻上感謝。

接下來的Jayanti依序由京都、台灣、東京、松山、紐約再回到京都的弟子們分享並獻上祝辭,各區就如同一顆顆的串珠,是Yogi桑將大家串聯在一起。



京都的竹下女士首先獻上祝辭。自小感到孤獨,無法理解愛與慈悲的她,聽到Yogi桑說:「最重要的是信仰」後,不斷實踐這個教導。每當她有煩惱之時,便將自己放置於神之中,很快地便停止了紛亂。Yogi 桑讓她相信「命運是可以改變的」,感謝Yogi桑的輕盈與真誠將她從孤獨中解救出來,也感謝Yogi 桑不間斷地給予人們祝福。


夢應作如是觀 展覽影片

接著由臺灣獻上紀錄今年4月所舉辦的瑜伽展覽「夢應作如是觀」的影片。這場展覽展現了學習瑜伽的目的以及瑜伽練習的各種樣貌,吸引了一千名參與者,並售出了逾一百本的「瑜伽的福音」中文版,將Yogi桑的教導推廣給更多的人。台灣的弟子星勻在祝辭中提到,曾經在一次聚會中詢問Yogi桑是不是積極當志工比較好,Yogi桑回答是,但也補充要以Mahayogi Mission的工作為主,其他為輔。當時的她覺得納悶,眼前有這麼多的人承受著世間的種種痛苦,以Mission的工作為主是否過於自私?隨著她對瑜伽練習的加深,日漸體會瑜伽教導是讓人遠離痛苦最好的方法。星勻也立誓將帶著Brahama 的光輝與上師相會。

東京的gurubai 們先以一段牧牛女們殷切地盼著主回來的影片訴說對Yogi桑的思念,接著一一獻上一段給Yogi桑的短語。是Yogi桑從不放棄,讓我們得以理解真理的教導,祂賜予我們最棒的禮物就是sangha,讓我們可以與靈性上的兄弟姊妹互相學習,擁有追求瑜伽的勇氣。相信此刻祂也與我們同在,一同展開lila(神的遊戲)。

松山的小野女士在祝辭中提到,是Yogi桑照亮了前進的道路。因Yogi桑溫柔的引導,以及曾教導:「所有的人都是神喔」,幫助她體會到每個人都是重要且尊貴的存在,必須沒有分別地溫柔待人。

紐約Ekanda 的祝辭提到,跟隨著Yogi桑的教導,讓他努力不再重蹈覆徹。,但他一直未能清楚看見心如何影響自己,而後他被提醒Yogi桑所說,要將岸邊的繩索切開,要使用辨別,幫助他更往前進一步。Ekanda 感動地說,如果沒有遇到Yogi 桑,這一切都不可能發生。在場的gurubai 看到Ekanda的真情流露,無一不受感動。


@京都Vihara 獻唱「Panduranga Vitthale」


接著是來自京都Vihara有弟子們獻唱了一首梵歌(kirtan)。然後是Madhavi的祝辭,Yogi桑的肉身離開這個世界後,她感覺到mission的工作已經全部託付給弟子們,我們應該要獨立自主,mission成為了每個弟子責任的責任,也成為了Madhavi的重心。Yogi桑曾經告訴Madavi「拯救更多的人,為此去行動,獻出自己。」而今,Madhavi 深切了解Yogi桑的話語以及她所做Yogi桑影像剪接工作所賦予的意義,也期許自己能成為Yogi桑的手與腳,將真理教導傳遞給更多求道者。

最後是京都Prema Ashram,來自Madhuri的祝辭。在Yogi桑逝世後,她也一直思考Yogi桑是如何擘劃 mission之後的未來,同時也想起以前Yogi桑講到傳道活動時曾說:「要去問,自己在根本之處究竟有多少作為一個瑜伽行者應有的姿態?」也鼓勵大家要效仿Sri Ramakrishna的弟子們一樣帶著同樣的骨氣盡力去做。重要的是行動,即使不完美也沒關係,不管是成功或失敗,其實都不存在,Yogi桑就是如此豁達、自由與生氣蓬勃。Yogi桑的工作不會有終點,之後也會和我們一起走下去。

弟子們的祝辭裡,皆表達了對上師Shri Mahayogi深深的思念,Anandamali 桑聲聲的呼喊「好想見到Yogi桑」,彷彿集結了所有弟子的共同思念。此外,弟子們對於接下來的mission和瑜伽行者的生活方式有著深刻的反思,該如何繼續履行使命,如何以瑜伽行者的身份生活,要如何在Mission中獻出自己,並如何實踐和延續上師Shri Mahayogi的教導,各地的弟子們在這艱難的時刻,面容及祝辭裡,似乎多了一份勇氣和堅定。

祝辭結束後,播放了1998年真理問答上的影像,Yogi桑一如往常的姿態,溫柔的聲音再次傳到弟子們的心裡。關於弟子與上師的關係,Yogi桑說弟子不過是在未完成的時候相對於上師的一個階段性的詞彙,而弟子的職責即是要努力去除無知和自我中心,具體的作法則是:「學習真理,內在或外在的無私行動,以及冥想,持續努力不懈怠,並加深對神聖存在的敬愛。」這些教導,不僅是上師對弟子的期望,也是弟子對上師的承諾,以及我們能為這世上所奉獻的最美好的事。最後弟子們一同獻上Stotram,做為慶典的結束。

慶典後台灣的交流午餐會



 

2023年11月2日 星期四

讓人安心的體位法練習

 

撰文:Radha


MYM在台灣的體位法團練課程已經要邁入第十年了,無論是在台北或是近幾年在台中,陸續有不同時期加入練習的夥伴,有人想改善睡眠問題、背痛等各種生理上的問題,或是被生活中排山倒海的煩惱壓得喘不過氣,想透過練習讓自己放鬆等心理上的因素,大家各自有著不同理由和原因來到教室。每一次課程後會有一段小時光分享著瑜伽的教導或是實踐者的文章,至今都覺得透過每一次每一次聆聽這些內容,對教導會越來越熟悉,然後透過自己的實踐會培養出對真理的信任。

 

圖爲某次台中團練


有一次來練習的同學問說,體位法就是持續練習呼吸這樣嗎?
我聽了覺得很可愛。
對啊!真的只有這件事情沒有其他〜
當然,即使只要做到這件事,還是會有某程度的挑戰性,例如體位法過程中可能覺得難以忍受酸痛、想抵抗不舒服的姿勢或是分心想到生活瑣碎的事情,腦袋裡裝著各種聲音,要安靜片刻並非容易的事,體位法最關鍵的三角是:身體、心和呼吸,只要任何一個環節有一點閃失,就會失去專注力。
 
上週在台中的課後分享了至高白鳥會員期刊關於體位法的教導,同時搭配著【體位法的圖解卡】說明,其中在期刊第七期裡Shri Mahayogi教導的一段內容:「體位法就是像這樣去做會專注在各個脈輪上的姿勢,如果哪一個部分的器官功能比較衰弱,就會治癒那個部分,幫我們更加提升器官功能。從瑜伽來看,是有非常科學性的內容。」
 
當天有幾位練習一段時間的夥伴分享自己的經驗。有人說以前在運動會館的經驗,比較像是被迫做著一個又一個的動作,下課後只覺得不知道在忙什麼,更不用說呼吸有沒有安穩了,而現在做的這套練習強調要仔細地呼吸,那份溫和能讓一直處於忙碌生活的自己真正放鬆下來;有人在這裡練習了一段時間後,某次因朋友邀約去上了其他瑜伽課程,但在過程中感覺到做這些動作時呼吸是不穩定的,甚至也感覺這樣的方式會對身體帶來傷害,因為有了那樣的經驗,比對現在的練習,更感覺到這套動作是能讓自己在舒適的狀態中持續加深,因此感到安心。
 
Shri Mahayogi教導身體、呼吸和心之間有著密切的關係,吐氣放慢以後,身體會放鬆,心也會變得安靜,輕盈的感受會隨之而來,看著好幾位夥伴因為體位法的練習改善了各種煩腦,都深深覺得Shri Mahayogi所教導的體位法練習方式真的有著立即性的效果!


 
團練課程:

【台中】週一晚上 7:30~9:00
 地點:近歌劇院

【台北】週二晚上 7:30~9:30
 地點:心悅人文空間
 
 預約課程請加入官方Line:@mymtaiwan
 

2023年11月1日 星期三

《瑜伽的福音》讀書會-第三章心Part 2


紀錄: Kay


10月14日是今年最後一場讀書會,相比七月第一場實體讀書會雀躍緊張的氣氛,這次開場前,大家依照分組圍坐一起,有的在為待會的簡報做最後準備、有的把握時間交流,經歷過三個月的小組共讀,夥伴們看起來更自信篤定,有種平穩的氛圍。


繼續上個月第三章的主題「心」,開場的梵天組用最樸實的方式,把時間都留給了各小組討論「僧侶與浪子」這篇文章,為什麼每天沉迷於玩樂的浪子上天堂、而每天修行的僧侶卻下地獄?各組很一致認為心的念頭會造就心的狀態,是天堂或地獄取決於心的狀態,如果心態看世界都是美好的,那就是天堂,僧侶因為看世界都是痛苦的,甚至帶著嫉妒心看朋友,表裡不一反而如同地獄。更有人跳脫文字的束縛,提出了玩樂這件事不見得是負面的,如果享受於閱讀經典,也可以是一種玩樂。在現代,僧侶是為了修行而出家為僧去學習的人,如果說修行是修正自己的行為,那這個世界就是神給我們的寺廟了。


接著濕婆神組帶領討論受苦是機會,有同學說痛苦的時候才會來上課,引來了哄堂大笑,但的確遇到苦難時,人會變謙卑、會去問為什麼,這時就有轉變的機會。象神組則接續著「痛苦」這個主題為大家下凡解惑,利用手機掃描QRCode,同學們在Slido上回覆「如果現在可以許一個立即成真的願望,你想許什麼願?」,看著各式各樣的心願從發財到瘦身在投影螢幕上一個個跳出來,讓人想到人生八苦之一的無法得到欲求之物,因為痛苦來自於執著,執著來自於煩惱,煩惱來自於無知,象神組最後引用Shri Mahayogi的教導,為大家總結了:「徹底做到『不貪』的修煉,簡樸地生活,所有寶石與寶物自然來到自己身邊。」





同學們用Slido互動回答問題,即時看到大家各式各樣的心願




象神下凡說明「痛苦及其原因,以及苦的消除」

瞭解了痛苦,卡利女神組隨後帶大家認識何謂「神」。我想到,小時候跟著家人拜神,外婆說要跟神明報上姓名住址,向神祈求平安健康、學業順利,那時的我一知半解跟著大人拜神,以為「神明保佑」是終極目標,但自從學習瑜伽,顛覆了原本對神的理解,神不是利益交換,靠近神、去愛神、向神禱告,可以引導每一個人找到永恆的幸福。神是真理、是真實的自己,因為這樣的概念可能太抽象,卡利女神組安排了讀書會的彩蛋,這時Prasadini不知道什麼時候已經打開手風琴,馬上帶大家來一段梵唱,藉著反覆唱誦神的名字,親身感受向神靠近。


卡利女神組透過梵唱帶大家感受神


最後,克里希那組為大家複習了辨別的方法,在辨別的天平上,我們要拿一邊學習到的真理,跟另一邊自己的想法對比、確認,但這過程中要保持中立的態度,避免太早下結論,以免自我(ego)會抑制心中真正的聲音;毗濕奴組則準備了圖卡,讓每個人挑選兩張圖卡跟組員分享自己學習瑜伽前後的狀態。經歷了今年共五場讀書會,聽Prasadini在結尾時分享2015年第一次舉辦讀書會時,大家對於教導還在摸索、還是很茫然的狀態,我翻到今年讀書會的最後一篇文章:「瑜伽,就是實現真實,實現真正的自己」,內心感受到很大鼓舞,覺得我們正在那路上,用共修會(Sangha)的形式彼此支持,去實現瑜伽精神!



在辨別的天平上,一邊是學習到的真理,另一邊是自己的想法



每個人挑選圖卡說明學習瑜伽前後的狀態




2023年10月26日 星期四

安住於此,宛如落葉

 


撰文:Priya

 

要像風中落葉一樣生活在這個世界上,

這樣的葉子,有時候是被吹到家裡面,有時候是被吹到垃圾山上。

 

樹葉依隨風吹而飛去,有時候是到好的地方,有時候是不好的地方。

 

現在神把你放到這個世上,這樣就夠了,就請安住在這裡。

 

如果下次祂把你提起來放到更好的地方去,

等到下次再想怎麼做會更好,也還來得及。

 

神把你放在這個世界上,對於這件事你能做得到什麼呢?

請把自己的一切都交給祂,

請在祂的聖足下完全獻出自己,

這樣就不會再有什麼困擾的事。

這樣做的話,就會了悟到「做所有事情的都是神」了吧。

 

-----羅摩克里希那Sri Ramakrishna)  

摘選自《ラーマクリシュナの福音》

 

 

很喜歡羅摩克里希那的這段話,裡面透露了信仰的力量(畢竟,如果不是對神有強大、堅定的信仰,很難在任何環境下都不會動搖吧🤣),除此之外,我覺得也在教導去克服心理上的二元性,丟掉對現在所處環境的評斷,把注意力帶回自己的修行上。

 

在神的聖足下完全獻出自己,我想並不是推卸自己的責任,而是積極地想著神,在日常行動時盡力去付出,並且對結果沒有執著。希望自己也能時時刻刻都想著神!

2023年10月11日 星期三

《瑜伽的福音》第三章 心

  

2023年9月16日讀書會紀錄


撰文: 資宜
 

瑜伽裡常說,一切的煩惱和痛苦都是「心」所製造出來的。那麼,到底「心」是什麼呢?「心」又是如何作用,使得大部分的人都受它束縛?這是9月16日《瑜伽的福音》第四次讀書會所要討論的主題。
 
本次讀書會延續上個月分組討論後、集體呈現的作法。經過八月的牛刀小試,這一次各組參加者們早早便到喜樂修苑聚集,進行最後的準備工作,滿懷興奮地想將過去幾周所討論與獲得的心得與其他人分享,晚上七點一到,本次的讀書會便正式拉開序幕。
 
首先,克里希那組的參與者用短劇的手法,武士與和尚的對話,說明天堂與地獄僅存於人心的一念之間。貪、嗔(憤怒)、癡(無知)三毒造成了地獄,一旦擺脫了束縛或得到解脫,便馬上存在於天堂。

 



 

接著象神組邀請大家閉上眼睛,跟隨著引導沉浸於故事中。大家隨著故事中主角所遇到的際遇時而為之開心,時而為之不捨。主角被欺騙時,我甚至覺得這個玩笑開地太大,而對主角周圍的朋友同事們生起氣來⋯⋯最後,引導者揭曉,這一連串的高潮起伏,只是主角所作的一場夢。這個體驗所帶來的衝擊好大,我氣我自己跟隨著故事的起伏而投入了這麼多的情緒,更氣自己沒有分辨清楚,剛剛的故事只是別人夢裡的故事,連個真實發生的事件都談不上,主角的夢醒了,我對主角周遭朋友對他所做的事情竟然尚未釋懷。原來,我一直困在這個由現實生活所打造的虛幻裡,忽喜、忽憂。

 

毗濕奴組隨後帶領大家認識「無知」,即其他宗教中所說的「原罪」,並透過自製影片以容易理解的方式闡述煩惱的來源,以及提醒我們的本質是深受祝福且自由的。最後,引用《一個瑜伽行者的自傳》中提到,瑜伽南達有一天在電影院看到有關歐洲戰場的新聞影片後,內心詢問主,為何允許這種苦難發生呢? 神聖的聲音告訴他:「⋯⋯這些影片同樣真實,也同樣不真實⋯⋯痛苦激起記憶,只有透過智慧才能得到解脫。死亡的悲劇並不真實,畏懼死亡的人就好像愚痴的演員,只是受空包彈射擊卻在舞台上驚嚇斃命。⋯⋯瑜伽南達於是領悟,當一個人終於堅信一切創造只不過是一齣浩瀚戲劇,並體悟到他存在的真實乃不在戲內而是超乎其外,他的價值觀會因此深切改變

 



 

梵天組與濕婆神組以圖示的方法說明業、八種痛苦生、老、病、死、愛別離、怨憎會、求不得、五陰熾盛、五種煩惱無知、自我本位、執著、憎恨、貪生與四種無知將非永恆之物視為永恆、將不純淨之物看成是純淨的、在非幸福之物上看見幸福、把非我視為真我的關聯性,因此消滅無知將終止心的作用,使我們歸於自由。結束前,更以一個小討論,提醒我們此生為人擁有肉身,能夠學習及實踐瑜伽是珍貴又被受祝福的一件事。
 

經由前述的分享與討論,我們了解了生活中的許多波動原來來自於心的作用,也了解了這一切宛若一場夢,夢醒了,看到的將是不同的風景。於是卡利女神組再次提醒大家人在世間上真正的工作是「實現自己」,其他加諸在身上的頭銜或身分,僅是為了滿足生活上最低需求或者盡應盡的責任。
 

將近兩個小時的分享與討論一下子便接近尾聲,各位參加者絞盡腦汁的準備,帶給大家滿滿的收穫,在一連串的笑聲或驚嘆聲中,心裡似乎都有一部份被觸動。有人分享影片中細微地展現生活中產生的執著,引起許多人的共鳴;有人分享何其幸運可以和一群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學習瑜伽、一起作夢;也有人說如果此生為動物,方才的討論便無法實踐。大家也開始期待下一次讀書會的到來,更進一步認識真理的教導。

 

 

 

 

 

2023年10月10日 星期二

《瑜伽的福音》第二章 真理


 2023年8月25日讀書會紀錄

 

撰文:Ayano
 
進入到《瑜伽的福音》第二章的讀書會,我們採用了與過去不同的方式進行。接下來的讀書會將由參與讀書會的同學們依照分組先行準備分配到的篇章,並在20分鐘的時間內,透過任何方式,無論是透過引導討論,還是透過表演等,根據自己的理解進行詮釋,將書中的教導呈現給所有參與讀書會的同學。經過三個禮拜的準備,終於到了8月19日讀書會的當天。讀書會正式開始之前,Ananda Ashrama早已聚集了各組同學,進行著最後的彩排演練。現場充滿了熱烈的討論和期待的眼神,彷彿每個人都迫不及待地想要分享真理的教導。
 

(圖1:讀書會開始之前的彩排)


 首先,第一組同學先針對佛陀曾闡述關於聖典的教導:「必須要親身確認過其正確性,不正確的話就沒有遵從的必要性。」提出了幾個問題,並邀請大家進行5分鐘的自我探問。

問題一:在生活中有認真地思考教導和自己的關係嗎?
問題二:有嘗試將教導實踐於生活之中嗎?
問題三:實踐後所獲得的體驗和一開始所認為的教導是相同的嗎?
 
在實踐教導之前,我們必須先了解其起源。在〈瑜伽與佛陀的普世性教導〉篇中提到了:「瑜伽不屬於特定宗教,但是瑜伽是一切宗教的本質。」這引發了我們對於宗教本質的探討。在現場進行了投票,不同人對於宗教本質的理解有所不同。有些人認為宗教的本質是消災解厄,有人認為是療癒人心,也有人認為是勸人為善或是精神寄託。然而,普世性意味著無論是瑜伽還是佛陀最初的教導,都超越了國族、膚色、宗教或語言的限制。
 
佛陀最初的教導中闡述了「四苦八苦」,這些苦源於欲望,而欲望又源自於自我(ego)和無知。無知可分為四個種類:不淨、無常、苦和非我,與「淨常樂我」相反。人們錯將無知當成真正的自己,因而產生了痛苦。在分組討論中,我們將不淨、無常、苦和非我的概念與生活經驗進行對照。有人發現在幫助他人時心中並不純淨,可能夾帶著對對方反應的期待;有人在與朋友的矛盾中感到痛苦,因生活中的變化無常,友情也可能會經歷波動;還有人因為對幸福有特定的想像,無論如何都想要買到限量物品,因而可能感到焦慮和不滿足;最後,有人意識到將他人評價視為自我價值存在,陷入非我的固著觀念之中,忽略了自我價值的本質。

 
圖2:可愛的象神組
象神下凡來和各位同學說明苦的原因

圖3:Yogi桑親筆所書寫之「淨常樂我」說明無知的種類




























若要將所有的痛苦消除,則要透過佛陀所教導的八正道修行,只要下定決心,持續且堅定不移,帶著純淨的身心為萬物獻身服務,就能到達那完全寧靜、所有痛苦皆消失的境界——涅槃(Nirvāṇa)。涅槃的概念對於每個人可能有不同的想像。每組同學獲得了一張白紙,可以在上面描繪各自所想像的涅槃。有人說涅槃應該是散發著光的,也有人畫了一個點,示意專注的意思,還有組別維持著原本白紙的樣子,表示涅槃是沒有自我中心和無知的。還有同學提問「你看到的是一張白紙嗎?」這突如其來的問句讓大家都笑了。還有人寫了「不知」,因為涅槃的境界不是用腦袋去知道,而是必須透過實踐去體悟。

 
即使現在還很難去理解涅槃的境界,但開悟的聖者們都是這麼說的:「你和我是一樣的。」即使我們的際遇和所做的事情有所不同,但這並不改變我們與聖者們相同的本質。為了能了解這樣的境界,我們需要對真理更深入的思考和實際行動,並且親身確認其正確性。透過讀書會由各組同學們精心準備的討論,將艱深的文字轉化設計成活動、問題的提出,讓我們能進一步思考和反思,對照真理是否存在於日常生活中,並融入到我們的生活中這是通向更深層次理解和體悟真理的重要一步。讓我們一起努力,走向追尋真理的道路吧!
 

2023年10月4日 星期三

我們是一

 2023/9/22 線上冥想會記錄

撰文:Kay

 

行動瑜伽(Karma Yoga)藉由為他人服務來練習無私和不執著,是消除自我中心(ego)的瑜伽實踐,行動瑜伽分為了三個階段:

在最低層次是有對價關係的,有所付出就要求回饋;其次,是在不犧牲自己的範圍內,對他者行善;最高的層次,則是為了成就他者的善而犧牲自己。(註)

 

 

自從開始練習行動瑜伽,我常會在生活中檢視自己的行動,大多時候,我的狀態仍處於最低層次的對價關係,例如在捷運上讓座,如果對方沒有說聲謝謝,心裡會有些在意,更進一步思考我讓座的動機,自己可能在擁擠的車廂裡也想坐著,但又擔心別人會覺得我看來健康強壯卻不讓座,由於讓座是因為在意別人的眼光多於對方需要座位,所以才會介意對方是否有道謝。

 

9月22日冥想會的主題是「真我」,閱讀內容為Kinkara於2022年御聖誕日的祝辭(收錄於至高白鳥第No7 第18頁至20頁),大家討論著其中一段 「Yogi桑說:最開心的事就是所愛之心感到喜悅,您為痛苦的人所做的事,就是為我做的」,這段話既是行動瑜伽的無差別心,也是Yogi桑給我們的秘訣,如果還不能完全無差別的行動,就把服務的對象當成是自己尊敬的上師,這時至少能先跨出第一步心甘情願地去服務,接著在服務的過程中因為利他感受到了喜悅,那個利他好像會變成了利己,慢慢就能體會到那個對方也是自己、我們是一,沒有了你和我的差別,我們的本質都是相同的,那才是真正的我。

 

回到讓座這件事,因為我太在乎自己,才會介意行動後是否得到了相應的回饋(即使只是聲謝謝),行動瑜伽要練習的是單純的行動、沒有分離出來的自我(那個也想坐下來或是在乎他人觀感的「我」),以「慈悲喜捨」正確的念頭去行動,原本認為該盡的義務會變為權利、化為歡笑。很喜歡那天冥想會時,Prasadini說的一句話:「我們會被過去的經驗所影響,而把注意力放到我身上,但只要專注在每個當下,每個當下都是新的,就可以活出每個片刻!」希望自己能更加專注在每個當下,在行動瑜伽的練習中超越對價關係的層次,更純粹的為他人服務,最終在行動中獲得自由!

 


 

註:引用自《瑜伽的福音》p150

 

 

2023年10月3日 星期二

消失的第十個人

繪畫:Priya

撰文:星勻

印度有一個寓言故事,有十個傻瓜,涉水渡河,到達對岸之後,為了確認十個人都沒事,於是其中一個人就開始數人頭,但他卻漏了自己,因此數來數去,結果都只有九個人。另一個人問他,「你有算對嗎?」接著他也幫忙再算了一次,但同樣漏了自己,因此結果還是九個人。每個人都依序算了一次,但沒有一個人算到自己。最後大家一致認同:「我們這裡只有九個人。」但接著他們又互相問:「到底是少了誰呢?」然而十個人面面相覷,誰也回答不出來。


最後,有一個人說話了:「不管是誰,我們確定是失去他了!」語畢,他忍不住哭了出來,剩下的九個人也跟著大哭了起來。


這時候,有一位旅人經過,看到他們哭得那麼傷心,於是上前關心他們怎麼了,旅人聽完他們的解釋,就發現原委,為了讓他們能夠明白十個人都已經平安上岸了,於是想出了一個辦法,旅人說:「我現在每個人都揍一下,被揍的人就依序報數,這樣就知道你們總共有幾個人了。」


他給了每一個人一拳,直到最後一個挨揍的人大喊「十」,一群人終於找到了那個消失的第十個人,忍不住開心地歡呼起來。

 

聖.拉瑪那.馬哈希(Shri Ramana Maharshi)引述這個故事,對求道者說明:「第十個人可曾不見嗎?他們一直都在那裡,然而他們憂傷的根本原因,並不是真的有誰不見了,而是出於無知,寧願相信有人不見了。」        

-----以上引自《真我宣言:印度靈性導師拉瑪那尊者的教誨福音》-----

  

這故事彷彿人生的縮影,人們常常為了尋找「自我」或者「幸福」而苦惱不已,這個消失的第十個人,如同許多人終其一生想追求的幸福,其實自始至終已經存在,然而我們一再重複數著生命的得與失,卻沒有發現真正所求的答案就在自己之內。

 

回想自己以及這個世界上一般的價值觀,常常都會為「幸福」或「成功」訂下許多的條件,例如遇到連假,就會覺得一定要去外面旅遊,才不會浪費掉難得的連假,如果沒有搶到熱門的飯店,就會覺得假期不完美的感覺。希望可以買到最新、或顏色最限量的3C產品,希望住進地段最好、視野佳、還要買在低價、保障未來增值的房子裡,希望能夠擁有什麼樣條件的伴侶才是幸福的婚姻⋯⋯這些看似能夠讓人快樂的「幸福條件」,卻同時也是煩惱和痛苦的來源,讓人永遠在追求著這些飄渺的幸福,而忽略了此時此刻才是唯一能夠掌握的。

  

我不禁自問,何時才能結束這場荒謬劇呢?

2023年9月27日 星期三

對待他者最理想的方式

2023/08/25 線上冥想會紀錄


 

撰文:Ayano

 

生而為人,會經歷到的痛苦包括不得不與所愛之人分離和不得不與所憎恨之人相處。作為社會的一部分,我們無法避免需要在人際關係中生活,這也成為了許多人的困擾。例如家庭關係、友情和諧,需要在職場中找到生存之道,以及處理婆媳之間的矛盾等等。然而,每個人的想法都不同,每個言行背後的原因也不盡相同。那麼,我們該如何在眾多的差異中找到共同之處呢?

 

佛陀或耶穌等開悟者都曾說過:「你和我是一樣的。」(註1

同樣地,Yogi桑也教導我們:「真實已經存在於每個人之內;所謂的真實,是『一』,並不存在分別的兩個東西,所以越靠近真實,與他人之間就越能產生更大的和諧。」(註2

 

那麼,為什麼我們無法自信地大聲說出「我與佛陀無異」呢?

 

有人問:對待別人的理想方式是什麼呢?

Shri Mahayogi回答:捨棄自己微小的執著或想法。(註2

 

825日晚上的冥想會裡,大家一起冥想上述問答的內容。

 

我喜歡表達自己的想法,因為希望被別人理解,但事實上,每個人都希望與外界保持和諧,被他人接納和理解。然而,我常常只關注自己的表達,忽略他人的感受和想法,只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即使在表面上我可以說服自己,認為只有清晰地表達自己的想法,才能與人溝通和交流,然而在冥想中,潛意識中所揭露的事實卻完全相反且殘酷 ——我不在乎聽者可能產生的感受,也不關心對方的反應。這種冷漠感讓我感到震驚。

 

難道我真的不在乎他人的感受嗎?更深入地反問自己這個問題,發現我其實在乎,這份在意讓我產生了愧疚和內耗感,因為自己的行為並不符合真理的教導。這種心理上的震盪就像地震的餘波一樣,在理智層面上產生了不安的感覺。當意識到這一傾向時,我試著放慢腳步,這好像開啟了一個理解他人的開關,我感受到,必須捨棄「我想要表達我的想法,我想要被認同和理解,我需要發洩情緒!」這樣的念頭,才能更好地容納他人。

 

人際關係確實是許多人面臨的挑戰,因此在這次的冥想會中,引發了熱烈的討論。我們討論了為什麼生活中會有情緒的爆發時刻,然後發現,根本原因早存在於我們內心深處,真正的挑戰是消除這些根本原因,才能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當與他人有衝突時,或許可以回頭反思,是出於自己的執著?還是因為無法釋懷「我與他人不合」的想法?然而,也有些時刻,無論如何努力,當下的環境仍會帶給我們巨大的波動。在這種情況下,Yogi桑曾建議可以先離開那樣的環境。倘若真的發生衝突了,自己能做的只是帶著誠意去面對他人。只要能依循著真理行動,就不會感到不安。如果當下對方的回應不如期望,無法讓彼此的關係變得融洽,也不需要太在意或執著於此。

 

Yogi桑的每一句話和每一個行動都是為了他人,因此,當與Yogi桑交流時,我們能感受到完全的包容和理解。相較於我的心,我選擇相信Yogi桑,並希望在不久的將來能夠自信地大聲說出:我與Yogi桑無異!

 

1:摘錄自《瑜伽的福音》p63

2: 摘錄自《至高白鳥》 No. 6, p8

2023年9月22日 星期五

《瑜伽的福音》讀書會

第一章 至高真實


紀錄:Kay
經過了兩年的疫情,和7月9日的線上讀書會暖身之後,我們終於在7月29日晚間迎來了疫情後的第一場實體讀書會!實體讀書會在喜樂修苑 (Ananda Ashrama)舉辦,本次的活動共有26人參加,除了固定參與團練的同伴,還有許多新面孔加入。兩年以來所積聚的期待為喜樂修苑帶來了鮮活的能量,大家安靜而雀躍地圍坐在一起,彷彿都在屏息以待。
 
在讀書會開始之前,主持人Prasadini讓大家按照自己學習瑜伽的年資,從最短到最長的順序圍成一個圈。這個活動讓現場的氣氛迅速熱絡起來,大家開始互相詢問並分享彼此的瑜伽學習經驗。接著,Prasadini逐一發給每個人一張小卡片,上面有不同的印度神像。根據神像,我們被分成六個小組:毗濕奴(Vishnu)、象神(Ganesha)、濕婆神(Shiva)、梵天神(Brahma)、克里希那(Krishna)和卡利女神(Kali),這也將是今年讀書會一系列討論的分組方式。


(圖:充滿期待,取卡片分組的熱鬧場景)



 
本次讀書會閱讀的範圍為第一章的〈至高真實〉。
 
「心智由無知所生,在開悟中死去。
真實的自己,未曾誕生,亦未曾死亡,
是不滅的、永恆的存在。」
 
上述這段在第一篇〈真我〉中富有詩意的文字,篇幅雖短但意義深長,什麼是真實的自己?有假的自己嗎?死去的又是什麼?讀書會正式開始之後,熱鬧的氛圍逐漸沉靜了下來,這個靜謐的氛圍散發出一種專注的力量,彷彿時間也跟著放慢。接著,進入第二篇〈人生的目的〉時,我們回到小組討論什麼是「認真地活著」。一些人說是活在當下,一些人說是有意識的行動當討論逐漸變得熱烈,有人提到「放下執著」,對於物質的慾望,重點不是能不能擁有,而是要能平靜地思考自己是否真的需要這些?什麼是足夠?這些思考將推動我們如何活著。
 
第三篇〈阿特曼:全都是為了那〉闡述了宇宙萬物存在的目的,即為了神、為了那至高的存在而存在。以科學用語來說,所有的複合物都只是為了單體,或是說只為了「他者」而存在;就像建築物的房間不是為了自身而存在,而是為了使用這個空間的他者而存在著。我們在分組討論中探討著「一切都是為了他者而存在的」這句話,許多生活的實例分享都圍繞在有條件的愛,例如父母對孩子的期望、如果身體產生病痛還會愛這個身體嗎?當放下這些條件時,真正的愛才會出現,一切,又向了放下執著:
 
「只要消除掉執著就好。如此一來,就能夠真正去珍惜、去愛這個有限的身體與世界,即使它們終將崩壞」
 
所謂的放下執著,其中一個面向代表去接受「這不是我能控制的」,過程中我們會意識到:這些東西有一天都會消失,不復存在。因此,在擁有它們的時候,才會真正珍惜,而能真正感謝自己擁有這個身體,感謝目前生命中所擁有的一切。
 
本章節第四篇〈真正的存在〉串聯著本章的核心教導,描述了藉由行動能顯現真實的自己。一開始所提問「什麼是真實的自己?」的答案似乎也即將浮現。在做出行動之前,心智經常會有各種念頭,而透過行動,將那些看不見的念頭顯現為看得見的行動。就如同大海一般,若心充滿執著,僅能看到海面上的海浪,卻忽略了當海浪沉靜下來之後,大海的本質依然是一片寬廣的海洋。要如何透過外在的形體看到真正的自己?這需要透過服務來實現,透過以自身的本質來服務他者的本質。這樣的服務將拉近我們與他人、與世界的距離,而能更加接近真實的自己。
 
最後,大家分享了在本次讀書會中最印象深刻的教導,希望能將其帶入生活中實踐。許多人選擇了「認真地活著」這個教導。透過閱讀和討論瑜伽的教導,我們明白瑜伽並非要我們盲從,而是要去思考、去探索。即使在開始時可能不清楚正在探索什麼,卻能夠感受到前方的道路上有著重要的目標等待著我們。雖然答案不會很快揭曉,但可以帶著好奇心前進,對於「認真地活著」的想法在不同階段也可能有所變化。同時,也有同學提到了「心智由無知所生,在開悟中死去」這個教導,並提出了她的感受:「再次看這個教導覺得很勵志,因為感覺可以解讀成,如果開悟,心就會自己去死了。」這個感想引發了現場的歡笑。在這樣令人歡欣鼓舞的氛圍中,相信真理的力量,能賦予我們更多的勇氣繼續探索。
 


2023年9月20日 星期三

至高白鳥 No.9 出刊!

 


 

總是讓人很期待的會員期刊,最新一期出刊了~

 

這次真理問答紀錄裡有很多淺顯易懂的譬喻,讓我們能了解煩惱怎麼從各種事情中產生,包括人際關係、家庭的和諧以及和小孩的相處之道,甚至是我們是怎麼選擇來到這世上的,一切的發生都是有原因的,藉由充分的了解這些內容與運作機制,加上Shri Mahayogi所教導的具體方法,我們就可以擺脫重蹈覆轍的慣性,積極地去解決生活裡各種疑難雜症,而能真正品嚐到打從心底解放的輕盈感。


認識在這個現實、這個今生世界應該有的狀態─亦即真理,之後去度過的人生,跟不知道的情況下去度過的人生,我認為是完全不同的_Shri Mahayogi 至高白鳥no.9 p2

 

Shri Mahayogi也明確地告訴我們,學習真理是為了幫助我們比對現在自己的任何想法作為一個提醒,但靈魂本身已經知道真理的教導了!!

 

總之,這一期的期刊內容非常實用,期待大家能在日常生活中試試喔!

 

 

期刊也來到今年度的最後一期,2024會員招募中!!

社團法人台灣摩訶瑜伽行者真理實踐會/MYM TAIWAN

加入真理實踐會 成為會員者,每年可獲得三次期刊,

分別於120日、520日、920日發行。

 

 *2024年度會員期間:202411日~1231

 *年會費:1000

    入會費: 300元(無會籍而加入時須繳納)

 *入會申請連結:https://forms.gle/CPbSjnpbLDwWJKhs9

 

 

 

 

2023年9月19日 星期二

神的名字就是愛

 奉愛唱誦線上課程----2023820日紀錄文


@Ananda Ashrama

 

撰文:資宜

820日是今年線上課程奉愛唱誦系列的第一堂課,部分參加者由線上加入課程,部分則聚集在Ananda Ashrama一同上課。這是自新冠疫情以來,好不容易大家可以聚在一起進行奉愛唱誦的機會,即使外頭太陽很大又可能隨時下起午後暴雨,卻無法抹滅大家期待著要進行奉愛唱誦的熱情與渴望。

 
梵唱(Kirtan是實現奉愛的途徑之一,它誕生於印度,是對神的讚歌,藉由反覆唱頌神的名字,讓心裡充滿對神的愛,從而更靠近神。今年的奉愛唱誦課程由日本前輩Mirabai 桑搭檔Amara 桑一同帶領。在這一系列五堂課中,將會介紹曾經出現過的、愛著神的奉愛者。他們是全人類的模範,藉由聽著他們的事績,我們得以知道靈魂最應該了解的,以及這輩子最重要的事情是什麼。
 
在艷陽的午後,首先介紹聖者柴坦尼亞。相傳因為柴坦尼亞而有了奉愛唱頌的誕生。今天唱的第一首梵歌 - Bhaja Nita-i 是對聖者柴坦尼亞以及克里希那的禮讚。而台北也獻上一齣奉愛劇場,與同學們分享柴坦尼亞的小故事。
 
柴坦尼亞生於中世紀的孟加拉,自小聰明且學養豐富,年紀輕輕便開設學校傳授知識。當時也是辯論風氣盛行的時代,只要遇上旗鼓相當的人,柴坦尼亞便會與對方辯論,且辯無不勝,漸漸地,他已經沒有其他辯論的對手了。
 
有一天,柴坦尼亞踏上了朝聖之路,途中,他遇到了一位出家人。
 
出家人對著柴坦尼亞說:「現在的你,因為在辯論中贏得勝利而變得驕傲。這樣是在傷害別人啊,不能說是領悟了真理。」
 
柴坦尼亞失落地問:「那麼,該怎麼做才能了悟真理呢?」
 
出家人:「所謂的知識,終歸只是心的表面習得之物而已。從心的深處對神的憧憬,以及發狂似的對神的愛,才能夠讓我們了悟真實喔。」
 
出家人接著說:「有一句話是一切真理的根源,同時也是神的聖名,那是一切愛的根源——祂的聖名就是Hari Krishna!請只尋求神!

出家人說完話的那一瞬間,柴坦尼亞的心發生了靈性上的變化。對克里希那神的渴望和喜悅的浪潮,一波波地向他襲來。

自此之後,柴坦尼亞心中所想與想和他人分享的都是理,是克里希那。他因此想卸下職,因那些由心所習得的知識對他而言不再有意義。 

當柴坦尼亞向學生們說出心裏頭的想法,學生們反而被柴坦尼亞心裡的渴望而感動,於是柴坦尼亞對學生們提議:讓我們一起歌唱克里希那的聖名,一起跳舞吧!

學生們和柴坦尼亞一起跳舞、一起唱頌。「Hari Krishna! 」「Hari Krishna! 」,隨著歌聲從學校傳到整個鄉鎮,對神的愛與狂熱吸引了許許多多的人潮,對神的愛與渴望以及來自神的回應在城裡流動著。 

Hari Krishna! 」「Hari Krishna!」據說這就是梵唱的起源。

故事說完後,我們又唱了幾次這首梵歌,對於柴坦尼亞一路走來的轉變有了畫面,也對神更有感覺,唱著唱著,感覺心都跟著輕盈也越來越溫柔。 

Amara桑分享,一般的歌唱容易將自己的經驗重疊於歌詞的內容中,使得自己沉浸於回憶裡;奉愛唱頌則是透過反覆唱著神的名字,帶領我們到達不曾有過的經驗——所有的煩惱都消失,來自內心深處的喜悅湧現,那是純粹的意識連結,與神合而一的喜悅。Mirabai 桑則補充,我們所熟知的智慧瑜伽、奉愛瑜伽、行動瑜伽、聖王瑜伽分別對映著人類的知識、感情與意志。奉愛瑜伽是唯一不控制心,甚至完全使用心,百分之百將之朝著神的瑜伽,同時也是最溫柔、容易的道路,藉由愛的力量,瞬間產生改變。

大家接著唱了第二首梵歌 Sri Krisna Govinda,唱著的也是克里希那的聖名。MirabaiAmara桑帶領大家實際體驗,與柴坦尼亞同樣唱著到達真實的聖名,感受神的名字能引領我們去往的方向。

最後的慣例是唱誦真言(mantra)Tvameva。儘管時間已超出少許,我們仍在讚揚神與真理的真實話語中圓滿的結束課程。

2023年9月18日 星期一

世界上最動人的歌





撰文:星勻

我是一個很理性的人,雖然聽音樂,也會彈鋼琴、喜歡欣賞美妙的琴聲,但是從來沒有崇拜的「偶像」。同時,過去的我也是一個無神論者,雖然常常受邀參加許多朋友各自的各種宗教聚會,也用自己認為「開放」的態度去驗證神的存在,但我總感覺沒有一個宗教能夠真正說服我。

第一次參加kirtan的經驗讓我印象深刻,那是日本前輩Mirabai桑特別到台灣舉辦的奉愛唱誦。課程中,一邊沈浸在美妙的歌聲裡,一邊卻有一個聲音浮現我腦海中:「我一個無神論者,居然會有一天不斷反覆唱著神的名字?」但接著,我卻突然淚流不止,因為我突然有一個感覺:神是多麼仁慈啊!過去一次又一次被邀請參加的宗教聚會,就如同祂派出不同的信使,即使我是那麼驕傲又無知地只相信自己眼睛所見,祂仍然不放棄地提供我各種不同的指引,直到在唱kirtan那一刻,神的聖名淹蓋了無知的聲音。那是我第一次感覺到神的存在!

但是在往後的日子裡,我卻很少私下自己唱kirtankirtan對我來說就好像要到音樂廳聽的交響樂,在現場覺得感動,然而回到家時自己哼就感覺空虛。

最近上完第一堂日本前輩帶領的奉愛唱誦課程,Mirabai桑鼓勵大家可以回家練習,也許會有不一樣的感受,同時還特別提供了回放影片讓我們可以複習。因此我決定要試試看——一直聽一直唱的話,是不是真的對於同一首kirtan就會有不同的感受。於是,每天通勤的時候我就把影片放出來,但就是重複的哼著哼著。

直到某一天出差完下班的時候,因為路程比較長,一邊開車沒有辦法快轉,因此我把課程中介紹的聖者聖柴坦尼亞的故事再聽一次。

柴坦尼亞是印度一個非常聰明又善於辯論的聖者,他總是能夠用犀利與睿智的話語說贏別人,因此沒有人能夠在辯論上贏過他。然而,某一次他遇到了一個瑜伽行者,瑜伽行者告訴他,過去你一直說著許多知識,卻不知道真正的真理是什麼,同時傳達給他「真理的根源就是克里希那神(Krishna)的聖名」。他突然意識到人生過去所追求與努力的方向都錯了,於是放下那些智性的聲音,學會臣服以及溫柔對待別人。同時,每當他一站上講台,克里希那的美麗身影就會出現在他的面前,以致於除了去愛著克里希那以外,他再也沒有辦法去講述世間的知識。

聽完他的故事之後,我原本打算回家之後,就要停下課程播放,外出買晚餐。然而當第二首kirtan開始放時,我一邊洗米一邊跟著哼,愈哼愈停不下來,為了不想中斷,我決定繼續把冰箱的菜拿出來自己在家裡煮。接著唱到一半的時候,我忍不住放下湯勺,在廚房專心的一邊轉圈圈一邊盡情地大聲唱。結束再回放,結束又再回放,我真的感受到一種難以言喻的快樂,那一刻,我感受到自己真的是一個好幸福的人啊!

我第一次在自己一個人唱kirtan的時候感受到這種真的是像熱戀一樣的感覺,而我戀愛的對象,是這個美好的世界。

吃完飯之後,我又忍不住再一次把影片點開來看,發現前輩們的領唱裡加入了很美的和聲,我為了想要仔細聽一下前輩們到底和聲唱的是什麼音,因此很專注又很安靜地聽著,聽著聽著就被吸進前輩的歌聲裡,看著影像中她們相視而笑快樂的唱著,我的心口莫名的一陣感動,然後這股暖流就像滾燙的熱水沸騰,從眼眶不停流出來。

過去的我或許會停下來問我自己:現在在哭什麼?但那一刻我只覺得誰在乎呢?我只想要好好的享受這一刻,放下任何的理性或有限的語言。從來沒有一首歌讓我感受到如此的幸福,又讓我熱淚盈眶。如果現在有一個人在旁邊看,或許會覺得我發瘋了吧。然而這個世界上,有些人為了藝術廢寢忘食,有些人為了賺錢食不知味,有些人為了愛失去自己,更有些人因為恨失去理智,世界上許多人都為了終將帶不走的東西獻出一生,這樣的行為又何嘗不瘋呢?。

然而多感謝瑜伽,讓我即使發瘋,也是一個幸福的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