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我與家中大大小小總共七個人出發前往墾丁度假。
2016年6月30日 星期四
人生大富翁
一天,我與家中大大小小總共七個人出發前往墾丁度假。
2016年6月27日 星期一
魔術師與泡泡
聽好囉!只有神是永遠的真實存在,其他的東西都是短暫又虛幻的!
其他的人、動物、這個世界、房地產和孩子們等等,一切都是魔術師展現的魔術呀!
魔術師舉起帽子,配合著伴奏這麼說了:
「來呀,來呀,快來看啊!沒有秘密也沒有特殊裝置喔!」
把蓋著的布一掀開來,就有幾隻鴿子咻一下飛向天空!
但是,只有魔術師是存在的,其餘都是婆娑幻影。
當你正想著「咦,還在嗎」的時候,就已經不見了!
在這個世上出生、死亡——所有一切都是魔術般的東西呀!
明明剛剛還在的,但已經消失了!
只有神是永遠的真實存在,其他皆是無常幻影。
只有水是永遠的真實存在,當你正想著「有泡泡出現了嗎」的時候,泡泡馬上就不見了。
泡泡變回了水——從水而生,又還原為水。
神就像大海,其餘的生物就是泡泡。
從祂而生,又回歸於祂。
嬰兒或是小孩子,就是大泡泡旁邊聚集的五、六個小小泡泡。
只有神是真實,是永遠的真實存在。
不管用什麼方法都好,信仰著祂,愛著祂,為了能確實地了解祂而努力。
對著短暫虛無之物,一直執著著、終日悲嘆著,到底能成就什麼呢?
--聖・羅摩克里希那--
2016年6月23日 星期四
自戀的茄子與米
![]() | |
吠壇多裡有一個很好的說明。 在鍋子裡燉煮炊飯,把馬鈴薯、茄子等和米一起攪拌,加熱以後,馬鈴薯、茄子和米會在鍋子裡跳動。 然後,這些小子就很自戀地以為「是我在動!我跳起來了!」
|
人類那種「我是行動者」的自戀,是從無知產生的。
因為有神的力量,萬物才會有力量,
如果把燃燒著的柴火取走,一切都會沉默下來。
木偶要透過人偶師的操控才能跳出精彩的舞,
一旦放開手,木偶就也不會動也不會走路。
在還沒見到神的時候,還沒得到珠玉般的智慧時,
會有自己是行動者的錯覺,說著「我」啊、「人家」啊的,四處徘徊、繞來繞去;
然後也會有「我正在做好事」、「我正在做壞事」這樣區分的感覺。
這種區分的感覺,就是祂的瑪雅(或稱創造現象、幻象),
為了能讓我們生活在瑪雅的世界裡,祂所賜與給我們的。
在瑪雅裡,有無知現象(avidyamaya,以女色和金錢為代表)以及
真知現象(vidyamaya,智慧、信仰、慈善等等)兩個種類,
保持真知現象而走在正道上的話,就能抓住祂。
抓住、見到祂,就能夠渡過大海到達瑪雅的彼岸喔。
2016年6月20日 星期一
別說有的沒的,做就對了
撰文者:Sananda
剛開始練習冥想的時候,即使只是坐五分鐘,也會覺得很困難。坐下來,眼睛一閉上,心就開始吵吵嚷嚷,身體也坐立難安。真的很不可思議,明明只是坐著、眼睛閉著然後使自己的心專注而已,竟然連這麼單純的事情都做不到!因為對心和身體來說,「動」是它們的工作,反而難以忍耐什麼都不做只是靜靜地坐著。
因此,冥想變成一種戰鬥。
一動也不動地坐著的話,身體開始這裡痛、那裡痛,說出「那就算了吧」的牢騷。心被睡魔或是雜念的風暴侵襲,開始找藉口說「今天狀況不好,那就算了吧,明天再努力」等等的。
直到身體和心靜默為止,也許會花費一些時間。但是請想想看,是為了什麼而想要冥想呢?!一定是因為想要消除心裡的動搖、不安或苦惱,還有想要體驗瑜伽的境界對吧。
每天簡單而平和、默默地持續冥想的話,一~~~直都被自己丟著不管的身體和心,會逐漸寧靜下來。
學習瑜伽的教導,似乎對生活有幫助,但若只是腦袋裡的知識,也只會變成一時的慰藉。然而冥想會帶領我們到達那些知識所述說的境地—空無又自由的境界。
能幫助加速這個過程的,就是對外持戒(yama)、對內精進(niyama)及體位法。全部都是相連接的,瑜伽真的是非常具有科學性的,不過直到發現到這樣做真的會深化(自己的練習)為止,也許要花相當長一段時間。
上次的部落格文章裡,Satya(註1)寫道Yoga Vihara(註2)裡舉辦的兩個小時冥想會。連續兩個小時坐著的確是場挑戰,不過習慣以後,會轉變為喜悅。沉靜的冥想之流會深深刻劃入我們的心。與其想著「好想試試看!」、「好厲害唷!」,或是「我還做不到」、「看起來很累」等等的,不如停止說這些有的沒的,自己也試著做就對了。因為不付諸行動的話,就無法開始。如果只是一週做一次冥想就有定下心來的效果,那每天都冥想絕對更好,不會錯的。
剛開始學習瑜伽的時候,曾經被教導「時間是自己創造出來的」。雖然不是說長時間坐著就好,但是如果想要紮實地冥想,果然還是至少要一個小時左右比較好,可以的話則坐兩個小時。坐式會引導我們進入冥想。以前閱讀過去聖者們的傳記,上面寫著每天冥想8個小時或16個小時,我還記得自己看得瞠目結舌,只能驚嘆「什麼~~」,古代的瑜伽行者們真的很了不起啊。但是,若他們做得到,那我們不可能做不到。5分鐘變成10分鐘,10分鐘又變成30分鐘,接下來是1個小時、2個小時……心就會忘記時間,在冥想之流中,潛入自身之內更深處、更深處了吧。
註1:Satya為Shri Mahayogi之弟子,目前住於京都。
註2:Yoga Vihara,位於京都之一處弟子的住所。
2016年6月16日 星期四
冥想入門:最初能感受到的是……
撰文者:Sanatana
編按:MYM的前輩Sanatana跟隨Shri Mahayogi學習與實踐瑜伽長達二十年以上,現居於東京。
對冥想有興趣可是不知道方法,想要得到內心的平靜,在精神上想要更堅強,想要提高專注力,想要從各式各樣想法的束縛中得到自由……等等,大家對冥想感興趣的理由都不太一樣。
現在要為冥想初學者—想要開始冥想的人、想要知道冥想之後會變得如何的人,解說:
1. 冥想是什麼,冥想之後會變得如何。
2. 透過冥想可以實際感受到的效果。
3. 一開始可以練習的簡單方法。
4. 冥想時的基本姿勢和形式。
冥想是?
冥想是什麼呢?和只是閉著眼睛坐著之間有什麼差別?所謂的冥想,是使心專注於一個念頭上,其他的雜念都消失的狀態。自然地保持在一點專注的狀態,這就是冥想。其實一般被稱呼為「冥想」的,有分為專注、冥想、三摩地這三個階段。一開始由「專注」進入,然後變成「冥想」,最後到達所謂的「三摩地」。
‧專注是最初的階段
首先,最一開始是從專注進入。決定好要對什麼冥想後,把心專注於那個對象上。還不習慣的時候,以具體的事物作為冥想對象是比較容易的。譬如說,將意識聚焦在胸口或是眉心等身體的部位,抑或把美麗花兒或神聖的形象放在眼前,注視著它然後集中意識(眼睛張開也沒關係)。
一次的冥想裡,最好只選定一個專注的對象。如果中途變換到其他的對象,就不是專注,而是注意力渙散。每次冥想選擇不同的對象則沒有關係。
‧在冥想中,將意識投注在一物上
雖然專注是有意識地去努力做,不過繼續進行下去的話,不必努力也能持續一點專注而進入冥想。這可以比喻成,從一個裝了油的壺,中途不切斷地把油倒入另一個壺的樣子。因為油比起水更具黏稠性,不會有滴滴答答、中斷的情形。像這樣一心一意地投注意識的狀態,就是本義上的冥想。
‧在三摩地中與對象的本質合而為一
如果更加深冥想的一點集中狀態,連正在冥想的這件事都會忘掉,然後與冥想對象合而為一。
若是對著花冥想,會和花成為一體;若是對著神聖的形象冥想,會和表現出那個形象之物合而為一。接著,變成花而瞭解花的一切,對著人冥想的話,則是與那個人成為一體,而能從內在理解那個人。
這和一般常見的理解方法是完全不一樣的,也就是說從本質去掌握的直觀上了解。這和知性上的理解或是蒐集情報,然後從外在想像「也許是這樣」,這樣掌握的感覺是不同的。例如,知道某個具體問題的解決方法,並不是蒐集好情報後去判斷,而是直觀上去掌握那個問題的本質。最近蘋果公司的創辦人Steve Jobs曾經持續冥想過這件事引起大家的注意,消除多餘的雜念,藉由專注在一個事物上對之冥想,進而能了解該事物的本質,他也許學會了這樣的方法。
所謂的三摩地,就是完全沉浸在冥想的對象裡,和其成為一體。冥想最終的結果,就是到達三摩地的境界,不過在達成之前可以實際感受到各式各樣的效果。
冥想中實際感受到的效果
冥想會產生各種效果。心變得平靜、沉穩,專注力提高,變得能夠冷靜地說話或行動,可以客觀去看待自己或他人的事情,產生信念或自信,建造出那個不會動搖的自己的中心軸,看著對方的本質而能懷抱著愛去對待他等等,依冥想進步的情形或因個人不同,會感覺到各種變化。
雖然想要一個一個去解說,但是很難用一篇文章就整理好全部,所以本篇只舉一個例子,就是您開始冥想以後,最初會感覺到的東西。
‧在冥想中產生的心的輕盈
本文一開始說到,冥想是把心專注在一個想法上,其他的雜念都消失的狀態。最初所感受到的冥想的效果,是煩惱、不安等雜念、心中執著消失不見。因此我們的心本來就擁有的輕盈的喜悅會顯現出來。
試著比喻的話,就是像熱氣球一樣的感覺。解開熱氣球的秤錘後,它會用自己的力量升空。就像這樣,拆卸掉心裡重擔後,心會以它本來就擁有的純粹的力量飛翔。
‧讓心輕盈的機制
根據瑜伽冥想的心理學,所有的東西(包含心)都在三個狀態裡移動、轉換:
1. 陰沉而不會動的惰性狀態。
2. 激烈地動搖的不安定變性狀態。
3. 輕盈、開朗、愉快的悅性狀態。
這三個狀態,在冥想裡是去消除1的惰性與2的變性狀態,將心轉換為悅性。當心不會動搖般地靜止時,心裡會充滿了輕盈愉快。這也可以稱呼為心裡的安定、平靜,但並不只是什麼都沒有、平靜的心境而已,還會有從那靜定中湧現出來的喜悅。
使動搖的心靜止下來的冥想方法
說到冥想的話,可能很多人會有「變成空無」的印象。正確來說的話,是藉由訓練專注在一個對象上,使其它的念頭不會再跑出來,而讓雜念成空、不見。就像是要燃燒篝火時,先取出一根木柴點燃,然後有效率地轉動火把,其他的木柴也會很容易點燃。因為此時心會染上冥想對象的色彩,所以冥想的對象有必要是最理想、最純淨之人或物。
以方法來說,首先是想像冥想的對象在胸口上,然後專注在那一點上。接著,我們可以將之昇華成自己至高無上的理想。如果是自己的話,就是永遠不變的真實的自己;如果是人的話,就是選擇一個沒有比他更理想的存在;如果是事物的話,則朝向那毫無雜質、純粹的本質。
因為必須要是能消除其他雜念的力量,所以有必要選擇真的對自己而言最為理想之人或物。若是想不出這樣的人或物,結果都還是偏向欲望性的人或物的話,那請試著冥想「慈、悲、喜、捨」。人際關係上常常有所動搖的情況下是特別有效的。
冥想中的基本姿勢與形式
最後,要來介紹和說明冥想時的姿勢與形式。
‧代表性的冥想坐姿
說到冥想的姿勢,就是交叉雙腳坐著的形式對吧。雖說有好幾種坐姿,但以下述兩個為代表性坐姿。
上圖是達人坐姿,下圖是蓮花坐姿。只是靠這樣交叉的坐姿,就有促進專注的作用。用兩腳的腳跟壓迫靠近脊椎最下方的下腹部,藉由這樣的姿勢,可以將通常因排泄作用而朝下運作消耗掉的氣體留在體內,通過脊椎而使其上昇。雖然不管哪一個都是以Āsana(坐姿)這個名字來稱呼,但為了能完成這樣的坐姿,許許多多的瑜伽姿勢(即體位法,也稱為Āsana)被開發出來。總而言之,所謂的完成,不只是單指姿勢的完成而已,也代表能控制所有的氣的運行(包含呼吸),只是以這樣的形態坐著就能產生強烈的專注,可以進入深沉冥想的狀態。
達人坐姿 |
蓮花坐姿 |
‧坐姿不必太過勉強
但是,尤其是蓮花坐姿,對於第一次冥想的人而言,不是馬上就能做到的姿勢,所以請不要太過勉強。如果勉強去做這個姿勢的話,有可能會使膝蓋、腳踝疼痛。把單腳放在另一隻腳的大腿上,作單盤也可以。前頁上圖的達人坐姿,有人在最一開始時是比較做得到的。
不過若是很困難,就請選擇比較輕鬆的姿勢,例如盤腿坐或金剛跪。
冥想的途中,腳換邊、或是改成別的坐姿也沒有關係。重點是,保持脊椎筆直。因此,避免會讓身體歪掉的坐姿比較好。還有,如果對有些人來說坐在地板上是很困難的,那坐在椅子上也沒關係。
總之,把脊椎伸直是很重要的。駝背的話,沒有辦法達到好的冥想。不僅不能產生輕快的、悅性的感覺,在冥想中也很容易睡著。反過來說,沒辦法好好冥想的人,還有每次都會睡著或想睡覺的人,應該要時常意識到姿勢坐直這件事。(對於躺著冥想這件事,如果有很強的專注力的話,也不是說做不到,但是大部分的情形下都會變得很睏,所以並不推薦。)
‧冥想時的手勢
如同照片中所示,也有兩個代表性的手印。
上圖之手印稱為Dhyana Mudra(冥想之印),下圖之手印稱為Chin Mudra(智慧之印)(它們都是有名字的喔!)。它們也有促進專注的作用。
上圖的作法是,大拇指以外的四隻指頭合起來(左右哪一邊在上都沒關係),兩隻大拇指的指尖貼在一起。下圖的手印,左右兩隻手的大拇指和食指的指尖相連、形成一個圈,其他的手指就自然地伸展,放在膝蓋附近,讓手心朝上。
因為在意手勢而無法專注的人,不必一定要做某種手勢,雙手握著、放在身體前方,或是把手放在膝蓋上都可以(手心朝上或朝下都無所謂)。
總整理
‧冥想是自然地保持在一點專注的狀態。
‧所謂的冥想,是從專注到冥想到三摩地,漸漸加深。
‧冥想雖然有各式各樣的效果,但最初能實際感受到的是心的輕盈。
‧冥想的對象是選擇對自己而言最理想的目標。
‧雖然有最適合冥想的坐姿,但請勿太過勉強。
2016年6月13日 星期一
莫忘初衷
![]() |
Durga女神(圖片來源) |
撰文者:Satya
4月1日晚上值班的時候,和被照護者(註)、她的家人們一起看了電視新聞。
那天剛好是日本舉辦入社典禮的日子,
所以電視上播放著新進員工展開新生活、滿懷希望的樣子。
記者採訪時,很多人說到:
「能夠走到現在,都是因為有家人的支持。希望我不會忘記初衷,好好努力下去!」
多麼純真的模樣啊,我和被照護者都不禁看得入神。
節目主持人看了採訪影片後,也很開心似地談論著:「我也曾經有過這樣的時候呢~看到他們這樣單純的樣子,想起了自己的初心~」、「真的耶,我也是~」等等。
也許聽起來是很理所當然、聽了就過了的對話,但我卻不由得感覺到某種違和感。
那不就代表,即使我們在說到初心時常常都會加上「不要忘記」,但結果還是忘記了嗎?
我忍不住覺得很不可思議。
我覺得那是因為他們還什麼都不知道,用單純如白紙一般的心在看公司。
但是一旦開始工作了,「咦?!怎麼和想的不一樣」、「好辛苦啊」、
「那個前輩好可怕」、「我適合這樣的工作嗎……」等等,
雖然不會全部都遭遇到不好的事情,但是各種感想會接連從心裡跑出來。
原本純白無痕的心裡面,日復一日地儲存記憶,那些印象就會刻劃入心。
接著,即使工作內容本身和第一天上班時是一樣的,
我們卻會開始透過那些印象去看待公司、工作及同事。
我想這個時候就會一點一點忘記了自己的初衷了吧。
之前有段時期,工作結束回到家後,心裡會一直想著工作的事情,
「今天這樣、那樣了」、「那個人這樣又那樣」等等的,在心裡留下深深的印象。
但是學習瑜伽以後,工作是工作,
下班後就結束,不再多想,我變得能夠去轉換心裡的念頭。
即使發生了會令人覺得討厭的事情,也可以轉換心裡想法,而不那麼在意了。
我感覺到了這樣不可思議的變化。
而是「即使抱有既定印象,仍然可以轉換念頭」。
我看了新聞後所想到的是:到底有沒有可能總是保持著初衷呢?
畢竟每天工作八個小時以上,每天在公司裡發生的事情或對人的印象,
如果每次每次都要去切換它,一直重複一直重複,那根本沒完沒了……
光是這樣想想就已經覺得超級麻煩了。
冥想途中,眼睛突然張開的時候,映入眼簾的是女神Durge巨大的畫像,
祂笑容甜美地騎乘在獅子上,那時我彷彿看到祂的許多隻手都握著劍,
Durga女神飛快地逼近,毫不留情地快刀砍向我。
我瞭解到,要把心交託給神,僅有以神填滿自己,才能不抱有任何印象。
2016年6月9日 星期四
為什麼我沒辦法見到神?
Keshab Sen(註)這麼問了:「為什麼我沒辦法見到神?」
於是,我這樣回答他:
「因為你忙於培養人望、學問等等的,所以見不到啊。
小孩子玩著玩具的時候,母親就會放著讓他自己玩,
因為有小孩似乎很喜歡的玩具在嘛。等到小孩玩膩了玩具,
把玩具扔到一邊,大喊『媽媽!』然後哭出來,
母親才會離開煮飯中的爐火,跑來孩子的身邊啊。」
![]() |
聖・羅摩克里希那 |
2016年6月6日 星期一
捨棄「我」以後,還留下什麼?
卡利女神 |
我和Keshab Sen(註)談論了大梵智慧相關話題,Keshab要我再多說一點。
於是我說:「再說下去的話,你會變得沒有辦法繼續維持你的團體了喔」
Keshab答道:「這樣也無所謂啊」。但是,他也只說得出這句話。
「『我』和『我的東西』——這是無知。
我是行為者,這是我的妻子,那是我的財產,我的名譽——
因為無知,所以說出這樣的話。」
然後,Keshab就說了:「但是,把『我』全部捨棄的話,那不就什麼都沒有留下了嗎?」
所以我就這麼回答:
「Keshab先生啊,我並沒有說把全部的『我』都捨棄喔,而是指捨棄『下等的我』。
『我是行為者』、『我的妻子』、『我是教師』等等的,這是出於自戀,是下等的我。
請把這些拋棄掉,然後留下上等的我。
所謂上等的我,就是——我是神的僕人。我是神的信徒。我是工具,祂是使用人。
我不擁有任何東西,所有一切都屬於祂……留下這樣的我吧。」
![]() |
聖・羅摩克里希那 |
2016年6月2日 星期四
新・書・上・架:The Universal Gospel of Yoga
【瑜伽——痛苦的消除與真實的實現】
撰文:Lu
各・位・觀・眾,我們引頸期盼很久的新書
《The Universal Gospel of Yoga》終於出版了!!!
五月底出版,快馬加鞭下訂後已經寄到臺灣。
這是什麼書呢?
其實這個部落格之前介紹了許多篇這本書裡面的內容喔,
中文我們翻譯為《瑜伽的福音》,
收錄了基本而重要的瑜伽教導,或者說Shri Mahayogi教導的精華,
讀來簡單卻又深刻。
如同上方所引用的,Shri Mahayogi告訴我們
要去閱讀聖典、思考、然後冥想書上內容,
這本書裡所寫的教導,就是很適合作為我們冥想的材料啊~
在我剛開始接觸瑜伽時,第一本閱讀的書就是這本書,
那時候我真的什麼都還不懂,第一次閱讀時覺得許多部分很神秘難解。
不過也有許多部分是簡單易懂,又很重要而必須要知道的,
例如我們應該如何飲食、人類的煩惱究竟從何而生等等,
這本書先給了我基礎的教育。
然後,當我在其他地方看到不太熟悉的瑜伽用語,
例如業(Karma)、對外持戒(Yama)與對內精進(Nyama)等等名詞,
忘記用語的定義時,就會拿出這本書翻閱,重新複習說明該用語的篇章,
所以在學習瑜伽的過程中,真的給了我很大的幫助。
這本書的完成,背後是許多人的貢獻。
Mahayogi Yoga Mission 紐約分部的團隊花了許多時間重譯這本書(日文→英文),
在Mission成立40週年的今年終於推出《The Universal Gospel of Yoga》第三版,
讓我們得以貼近、直接學習Shri Mahayogi的教導,
在此向所有曾參與這項工作的前輩們,獻上最深的謝意。
《The Universal Gospel of Yoga》/ 760元臺幣
*有興趣者歡迎來信,或直接與工作人員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