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Carrey
剛接觸台灣Mission時,一直深深被真理的教導所吸引,和受到前輩們的許多幫助,也希望自己可以有所貢獻,但對於自己的工作能力不是很有信心,覺得沒什麼能幫上忙的地方,所以當有機會可以協助每週體位法課前的場地準備時感到很開心。
有一次有機會與日本前輩 Sarani 桑交流,她是規劃每次慶典的主要成員之一。Sarani 桑提到,自己最一開始協助Mission工作時,是從課程前置及協助報到的職務做起。她曾經沒有把這份工作看得很重要,但在資深前輩的提醒下,才了解這也是影響課堂氛圍的重要工作,同時也是行動瑜伽的實踐以及對心的修煉。在那次交流的尾聲,前輩們也分享到:「瑜伽的工作不只是幫助現在的人們,也是為了未來的人們。」這段話讓我感到印象深刻。因為坐在現場的自己與台灣的夥伴們,對於多年前的Sarani 桑來說,就是當時「未來的人們」,想到自己曾經受日本與台灣的前輩們諸多細心的照顧,不禁深受感動。
所以當時的自己還曾想著,是否努力做好前置工作,未來有天也能像 Sarani 前輩一樣有更好的工作能力,可以為Mission 做出更多的貢獻。 雖然目前離這個想像還很遙遠,但也覺得與當時的自己相比,內在已經變得強壯許多。也因為看過在御聖誕祭(Jayanti)現場,日本前輩是如何縝密地檢視每個環節,便把這份觀察帶回台灣,運用在每次前置工作。
在前置工作時,我也一直記得要做靜默 (mauna) 的練習——這是以前在真理問答及活動準備前會提醒 gurubai 們的修煉, 所以在每次的打掃中,都會盡可能想著佛陀或上師,讓心保持在靜默的狀態。我還想像 Yogi 桑會進到教室一樣,用虔誠的心去打掃,希望讓進來的同學們,能感受到有平靜的普拉那(prana,氣) 。
不確定是否是自己心的濾鏡,但在這幾年打掃下來的觀察,以靜默的狀態做完的前置,同學們在進教室後,好像也比較能更快進入平靜的狀態。反之,如果當天狀態不好,或一邊聊天一邊做前置打掃的話,之後進來的同學們好像也比較會有浮躁的感覺。所以覺得如果希望能讓大家有好的prana的上課環境,便要從自己靜默的練習做起。
另外,這項工作還幫助自己察覺到,在自己生活模式底下的無知。 有一次,因當時生活上的壓力與煩腦,做前置打掃時帶著不好的情緒與自己的濾鏡,認為這是「我負責的」工作,應該照「我的」方式執行,所以當事情不如預期時,對一起工作的夥伴不小心產生不滿的情緒,事後感到很愧疚。 在那次的經驗裡,深刻學習到並警惕自己,自我所緊抓的念頭是多麽影響自己,在生活中要更加努力實踐,放掉「我的」或「自我中心 (ego)」這些我執,才能真正在瑜伽的道路上前進。
不可思議的是,雖然只是簡單的打掃準備,但在這幾年的累積下,其實內在有很多很深的收穫,不管是在Mission或生活裡,不知不覺中都能夠參與更多不同的工作,而當初「覺得自己沒什麼能力」的念頭,也轉化為「其實我可以努力做到更好」。
近年教室有了掃地機器人後,不用像以往一樣需要打掃了,而原本一起做打掃準備的夥伴們都沒辦法再繼續,開始人力有限,感覺這個轉變是神在冥冥之中的安排,實在是太剛好了。 即使已經不再需要打掃,只需要做一些場地設置,但體位法課仍還是很快地進入狀態,隨著時間也慢慢了解到其實這股平靜的力量都是由神與gurubai們所形成的,為課程帶來很好的氛圍。所有一切安排是如此巧妙,我不禁覺得其實是慈愛的上師像一直以來一樣,靜靜地為我們指引道路。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