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7月2日 星期二

飲食與瑜伽的關係(2):食物與調味


Samarasa 瑜伽飲食講座紀錄文(2)

2024/04/20



紀錄:Ayano



在第一堂講座中,日本前輩Madhuri桑和Sarani桑與我們分享了Yogi桑所教導的Samarasa精神、萬物的三種屬性以及享用當季食材的重要性。講座中介紹了「食藥同源」的理念:料理不僅能提供營養,還能改善健康和調整心靈狀態。新鮮且品質良好的食材不僅對身體有益,也能影響心靈;乾淨的食物能夠淨化身體,使身體輕盈,心情愉快。身體乘載著我們作為最後到達開悟的工具,因此,如何飲食對於修行者也非常重要。


複習第一堂講座請點擊:飲食與瑜伽的關係


在第二堂課中,前輩們進一步說明了「舌頭」和「心」之間的關聯。飲食會影響行動,也反映我們的內在思考方式。因此,我們需要客觀地注視自己的言行舉止,觀察自己是否對其他事物存在依賴關係。例如,是否在正餐後必須吃甜食?在心懷不滿、心情激動或是運動後,是否會食量增加或偏好重口味?Sarani桑以自己為例,她以前非常喜歡甜食,認為沒有甜食就無法生活。後來,她發現這是心的依賴,這種依賴與瑜伽行者所追求的「自主」完全相反。因此,前輩改掉了吃甜食的習慣。如果只是為了滿足口腹之欲,這世界上有太多追求不完的美食與異國料理,放縱自己的心去追求欲望,也會讓身體和心產生依存狀態。


調節飲食可以調整個人的整體狀態。前輩提出了兩個具體調節飲食的要點:


  1. 適量且規律的飲食:每日進食2-3餐,每次進食八分飽的量,選擇新鮮、優質的食材,以及好好地吃飯。例如,越是疲憊或忙碌的時候,越要好好地準備飲食。用餐時要保持良好的坐姿(延伸脊椎坐直),如此才能讓五臟六腑正常運作。

  2. 調味的重要性:瑜伽飲食建議品嘗食物原始的味道,活用食材的天然風味進行清淡調味。這裡的清淡並不意味著過於單薄或馬虎的調味,反之,也不能使用過多的調味料以免破壞食材的原味。







在前一堂課中提到,「sama」是平等,「rasa」是品嚐、歡喜的意思。要做到這一點,首先需要尊重提供我們營養的食材的生命。比起帶有奪取動物生命悲壯感的食材,瑜伽飲食更傾向選擇具有永續性的食材,例如蔬果、豆類、菇類、雞蛋等。此外,還需要考慮烹煮的順序、食材的特性和料理的口感,以決定備料的順序,並思考如何將這道料理呈現給享用者,以達到整體平衡。盡可能保留食材可食用的部分,以單純但不馬虎的調味來提升食材的最佳風味。不要局限於平時所習慣的烹調方式,前輩舉了一個例子:在日本家常的玉子燒中,有別於傳統的做法,曾僅僅使用芝麻油煎玉子燒,雖未加其他調味,麻油的香氣卻凸顯了雞蛋的味道。

透過前輩在課堂上舉的例子,我也反思了自己的飲食習慣和準備食物的方式。通常,我偏愛重口味或辛香料多的食物。尤其在工作繁忙或心情焦躁時,特別想吃麻辣燙。對於原本就消化不良的我來說,更是加重了身體負擔。我也有時會暴飲暴食或忽略進餐。另外,在自己烹調食物時,也常由於調味不足,常常無法充分展現食材本身的風味。這種極端的飲食方式,實際上反映了我內心的波動。為了達到「身、口、意」的一致,客觀地觀察日常生活狀態,並做出相應的調整,是非常必要的。面對自己的內心雖然有些難以直視,長期形成的習慣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改變的事,但這也是改變自己的絕佳機會。每當特別渴望辛辣食物的時候,我會停下來問自己:是什麼讓我感到如此不安?然後嘗試探究背後的原因。



我們誕生在這個世界上,不得不擁有肉體。因此就會產生最低限度的食、衣、住的必需品。進一步因為欲望的執著而生出各種在意的事物,然後因為想要擁有,執著的心又會更加膨脹。 —Shri Mahayogi—



在講座的尾聲,前輩提出了幾個反思性的問題:我們是為了什麼而食?應該吃什麼?需要吃多少?食用了他者的生命,那我們的生命又該如何運用?Yogi桑教導我們:我們是充滿喜悅的存在,現在已經處於滿足的狀態。達到開悟,便是對其他生命最大的回報。無論現在的生活方式如何,我們都可以學習對當下感到滿足,保持著信心,調整自己與世界的關係,並持續走在瑜伽的道路上。


如果錯過了今年的講座,也可以在日本前輩為我們準備的Samarasa Kitchen Youtube頻道(附中文字幕),了解Samarasa的教導與食譜唷:https://www.youtube.com/@mym.samarasa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