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繪圖:Radha |
斯瓦米・維韋卡南達的故事
1885年,聖・羅摩克里希那被診斷出喉癌,年輕的弟子們自發性地投入上師的看護中。不過,上師的病情沒有看到恢復的跡象,這些年輕人更加努力在看護上,但當他們感到氣餒時,納倫德拉總是給予鼓勵。有一次納倫發現有些人對靠近上師有所猶豫,原來是因為聽到上師的病會傳染,納倫德拉把他們拉到上師的房間裡,看到房間角落放著上師喝剩的粥,就一口飲盡那碗粥,安定了他們的心。
納倫知道最愛的上師時日不多後,沉浸於自己的修行中,他感到很渴望能見到神,便請求上師可否賜予自己恩惠,讓自己三、四天都沉浸在三摩地之中。上師對他說:「你這個笨蛋,有比這個更高的境界啊。你之前不是還唱著『喔,神啊,存在的事物全部都是您』?」、「首先請解決家庭的問題,這樣你就會知道有比三摩地更高的境界了吧。」
聖・羅摩克里希那在萬物之中都看見神,也以向一切禮拜的精神去服務大眾,所以他也希望自己的弟子能如此。「不去看神,而只去看世界」是無知(ajnana),「不看世界,只看著神」是哲學上的知識(jnana),「看見神遍佈在萬物之中」是至高的知識(vijnana),只有極少數倍受祝福的靈魂能看見寄宿於所有一切之中的神。上師希望納倫能到達至高的知識。
之後納倫德拉又提了一個類似的請求,聖・羅摩克里希那斥責他:「知不知羞恥!你想要這種無聊的東西嗎?我希望你長成壯大的榕樹,讓無數的人能在你的樹蔭下休息,但現在你卻只祈求自己的解脫。」納倫德拉雙眼含淚,他了解到聖・羅摩克里希那有多麼偉大。
納倫德拉的內在燃起了強烈的火焰,忘我地尋求著神。上師很開心見到他在靈性上的奮鬥,也告訴他,今後其他年輕的弟子就交給納倫德拉了。聖・羅摩克里希那在肉體生命落幕之前,將納倫德拉叫來身邊,一動也不動地注視著他,然後進入了很深的冥想。納倫德拉感覺到某個像電流一樣的精妙力量進入身體,他漸漸失去了外在意識,過了一段時間當他恢復意識時,上師哭著對他說,自己已經將所有一切給予他,現在自己只是身無一物的乞丐,納倫將會因為這份力量達成世界偉業。
1886年8月16日凌晨,聖・羅摩克里希那唱頌最愛的聖母之名三聲後,就進入了最後的三摩地,再也沒有回來這個物質世界。上師過世後,這些年輕的弟子們立下出家的誓言,開始一起過苦行生活。這些純淨的靈魂,就像是一顆一顆的珍珠,由羅摩克里希那為線,串起了他們。他們沉浸在冥想、禮拜、研究與信仰的歌曲之中,納倫德拉不希望這些師兄弟只成為執拗的苦行者,他認為應該要擴展世界、掌握世界的思潮,要大家一起學習各國的歷史和哲學,也充分討論印度哲學體系,包含智慧瑜伽、奉愛瑜伽等,如果有矛盾之處,就參照聖・羅摩克里希那的教導和經驗來解決。
後來這些年輕的僧侶開始渴望苦行僧的生活,希望能去聖地巡禮。納倫德拉也希望能沉浸在孤獨的平靜之中,他作為無名僧開始了流浪的生活,直到1893年,在芝加哥的宗教會議上大放異彩時,他才以斯瓦米・維韋卡南達之名為人所知。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