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9月11日 星期六

瑜伽的四個路徑與實踐:行動瑜伽

聆聽・至高白鳥 9月4日讀書會

撰文:昭淵

延續上個月瑜伽四個路徑的主題,本月讀書會,我們針對「行動瑜伽(Karma Yoga)」的內容做討論,Karma也就是「業」,指的是因和果的關係,代表著每個人所做出的行為,都會得來相應的結果,這強大的法則發生在每個日常,無論是選擇做出什麼行為、承攬何種工作,生活中的各種行動都離不開Karma的範疇,既然離不開,我們又該如何做出符合瑜伽精神的行動呢?

讀書會程一開始先將大家隨機分組,進行了「支援前線」的計分競賽,大家要在限時內找到指定物品,比如杯子、水果、T-shirt等東西,隨著指定物件的難度增加(如領帶、粉底),有些組別因為無法全員完成而失分。結束後,我們一起討論幾個問題:「在結算總分時,大家在意輸贏的結果嗎?」、「當任務無法順利完成,心裡有什麼感覺?」

有人提到,因為是團體合作,怕自己的失誤會拖累團隊,也有人說,一開始找不到會很緊張,但後來告訴自己這只是遊戲,心情一下子放鬆許多,反而更能玩在當下,享受遊戲的樂趣。

這小小的遊戲其實是在模擬日常,我們常會接到突如其來的任務、需要與他人合作,有時任務能順利達成,我們感到開心,但當任務遭遇困難(比如合作不融洽、時間不夠、資源不足),只要事情不如預期,就會陷入情緒的動盪,甚至留下不好的印象。

這是為什麼呢?因為我們往往太在意結果是否如我們所設想,而這個設想往往成為衡量整個行動成敗的標準,事如所願於是開心,事與願違則生氣沮喪,我們的情緒受限於對結果的執著,而被緊緊束縛著。

更麻煩的是,有時候我們甚至會用結果來定義自己,工作如果無法順利完成,是否代表我的能力不夠?別人會怎麼看我?但瑜伽教導我們,行動時只需專注在行動本身,不要受情緒的風暴擾動。甚至如果可以,像小孩一樣把任務當作一場遊戲,以遊戲的心情思考如何破關,光是這樣想法轉變,情緒也會有明顯的切換。

接著我們討論行動瑜伽的三個階段:

1.具交易性質的服務。

2.在不犧牲自我的狀況下,為他人服務。

3.犧牲自我而為他人服務。

這裡說的犧牲也有不同層次,從勞力、資源、時間、金錢甚至到生命都有可能,我們可以看到,隨著行動瑜伽程度的加深,自我會逐漸縮小,最後甚至被捨棄。

除了工作上的服務,生活中也常常要服務親近的家人或朋友,而因為關係非常緊密,所以互動往往需要更細緻的處理。我們分組討論了各自最近遇到的相處難題,思考可以如何改善,如何為親近的人付出具體的行動。

有人分享,發現自己會用個人的邏輯施加於對方,雖然是出自善意,但對方也許難以接受,應該試著以對方的立場設想,以更溫柔的方式給予愛和關心。另外,談到對家人難以表現溫柔,也有人提出,也許可以試著從溫柔的微笑做起、安排一段陪伴的時間、為對方準備好他所需要的東西,都是生活中可進行的具體練習,如果有機會和對方談一談,或是在互動中細心傾聽觀察,就能更設身處地了解對方真正的需求。

真正的愛不該以自我為中心,真正的服務也是,當我們在工作或服務時,不把重點放在自己,而是以無私的愛為出發,思考如何給予對方真正的喜悅。不帶執著,淡淡地行動,行動的過程就能更專注、心情更輕盈,只要我們能不受結果的束縛,就能對不必執著的事物很快地放手,很快地抓住下一個行動,這不只是敏捷,更是自由,也是符合瑜伽精神的最佳行動。


支援前線活動後的合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