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28日 星期二

弟子的職責

2023/11/24 冥想會紀錄文



撰文:Ayano
 
有人問:要怎麼做才能稱作Yogi桑真正的弟子呢?
 
Yogi桑回答:「請想著我會開心的事情,然後去行動。亦即,要認真修行;還要,對於這世上各種誘惑、刺激要變得更堅強。因為,比起這個世界上的寶物,這份真實已經是其他東西無法相比的至上幸福了啊。」
                                                                                     —摘選自〈至高白鳥〉 No.6
 

Yogi桑一直教導著大家,真實已經存在於每一個人的心中,在每一片花朵、每一片葉子中。這份永恆的幸福沒有出生、沒有死亡,不曾變化,也不會消逝。儘管每個人都渴望著幸福,卻很少有人意識到這份永恆的幸福已經存在於我們內心,因此不斷地在外界尋找。在學習瑜伽之前,我不斷追尋短暫而毫無意義的快樂,換來日復一日的苦悶。
 
在許多次的真理問答中,Yogi桑一直都是這麼說的:「請一定要相信那份永恆的幸福是存在的。」也還記得Yogi桑對著我的母親說:「請您要相信您的女兒。」我想,如果不相信永恆的幸福真的存在,就不會思考是什麼阻礙我抵達那份幸福,也不會思考我與他人或世界的距離。如果不進行反思,就無法修正行為,或者說進行修行。時間是公平的,如果要認真地修行,必須減少、甚至完全放棄那些會讓心智浮動的娛樂活動。或許一開始是有意識地避免,但久而久之會發現自己其實並不需要那些。
 
在冥想會中,有人提出如何消除阻礙我們感受至上幸福的無知和自我中心,這或許必須透過修煉,從根本上去除這些障礙。也有人反省自己對娛樂的依賴,意識到自己的心渴望體驗變動性的樂趣,因此追求並產生了執著。也有人表示是「誰」在想著與上師之間有差別呢?然而,如果只是企圖說服自己:「我已經完全消滅無知!」那根本沒有修行的動力。在完全沉浸在至上幸福之前,必須誠實地面對自己,共同努力吧!

2023年11月26日 星期日

2023御聖誕祭・Satguru Jayanti

 


@京都Mahayogi Ashrama


紀錄:Ayano、資宜

11月23日,是我們的上師Shri Mahayogi的生日 ,每一年,弟子們都會聚在一起,一同慶祝這個吉祥的日子。2023年是上師的第75個生日,也是祂肉身離開這個世界後的第一個御聖誕祭(Jayanti)。各地的弟子們以線上連線的方式聚集,在京都的摩訶瑜伽行者修道院(Mahayogi Ashrama),上師的坐墊依然被設置著,旁邊擺放著天堂鳥,其花語包含自由、吉祥、幸福快樂,以及長壽的含義。天堂鳥的花朵如同迎風飛翔展翅的姿態,象徵著自由自在;而花朵的顏色則代表著吉祥尊貴。

Ananada Ashrama



台灣的Ananada Ashrama聚集了17位弟子,場地的布置也不約而同以天堂鳥為主題。上師的普拉那(prana)仍然繼續流傳至每一位弟子的心中,並無任何改變。



即使上師的肉體不在,弟子們仍獻上花圈、禮拜(puja),唱頌「Wahe Guru」表達了對上師無盡的思念。Yogi 桑在圓滿的境界下出生,為了救贖萬物,化為光降生於世上,貼近每個人的煩惱,幫助他們與無知戰鬥,直至現在仍然沒有一刻休息。雖然今年對弟子們而言是個動盪的一年,但Yogi 桑早已將永恆的祝福傳遞給大家,賦予大家不屈服於挑戰的勇氣,藉由今天,弟子們獻上感謝。

接下來的Jayanti依序由京都、台灣、東京、松山、紐約再回到京都的弟子們分享並獻上祝辭,各區就如同一顆顆的串珠,是Yogi桑將大家串聯在一起。



京都的竹下女士首先獻上祝辭。自小感到孤獨,無法理解愛與慈悲的她,聽到Yogi桑說:「最重要的是信仰」後,不斷實踐這個教導。每當她有煩惱之時,便將自己放置於神之中,很快地便停止了紛亂。Yogi 桑讓她相信「命運是可以改變的」,感謝Yogi桑的輕盈與真誠將她從孤獨中解救出來,也感謝Yogi 桑不間斷地給予人們祝福。


夢應作如是觀 展覽影片

接著由臺灣獻上紀錄今年4月所舉辦的瑜伽展覽「夢應作如是觀」的影片。這場展覽展現了學習瑜伽的目的以及瑜伽練習的各種樣貌,吸引了一千名參與者,並售出了逾一百本的「瑜伽的福音」中文版,將Yogi桑的教導推廣給更多的人。台灣的弟子星勻在祝辭中提到,曾經在一次聚會中詢問Yogi桑是不是積極當志工比較好,Yogi桑回答是,但也補充要以Mahayogi Mission的工作為主,其他為輔。當時的她覺得納悶,眼前有這麼多的人承受著世間的種種痛苦,以Mission的工作為主是否過於自私?隨著她對瑜伽練習的加深,日漸體會瑜伽教導是讓人遠離痛苦最好的方法。星勻也立誓將帶著Brahama 的光輝與上師相會。

東京的gurubai 們先以一段牧牛女們殷切地盼著主回來的影片訴說對Yogi桑的思念,接著一一獻上一段給Yogi桑的短語。是Yogi桑從不放棄,讓我們得以理解真理的教導,祂賜予我們最棒的禮物就是sangha,讓我們可以與靈性上的兄弟姊妹互相學習,擁有追求瑜伽的勇氣。相信此刻祂也與我們同在,一同展開lila(神的遊戲)。

松山的小野女士在祝辭中提到,是Yogi桑照亮了前進的道路。因Yogi桑溫柔的引導,以及曾教導:「所有的人都是神喔」,幫助她體會到每個人都是重要且尊貴的存在,必須沒有分別地溫柔待人。

紐約Ekanda 的祝辭提到,跟隨著Yogi桑的教導,讓他努力不再重蹈覆徹。,但他一直未能清楚看見心如何影響自己,而後他被提醒Yogi桑所說,要將岸邊的繩索切開,要使用辨別,幫助他更往前進一步。Ekanda 感動地說,如果沒有遇到Yogi 桑,這一切都不可能發生。在場的gurubai 看到Ekanda的真情流露,無一不受感動。


@京都Vihara 獻唱「Panduranga Vitthale」


接著是來自京都Vihara有弟子們獻唱了一首梵歌(kirtan)。然後是Madhavi的祝辭,Yogi桑的肉身離開這個世界後,她感覺到mission的工作已經全部託付給弟子們,我們應該要獨立自主,mission成為了每個弟子責任的責任,也成為了Madhavi的重心。Yogi桑曾經告訴Madavi「拯救更多的人,為此去行動,獻出自己。」而今,Madhavi 深切了解Yogi桑的話語以及她所做Yogi桑影像剪接工作所賦予的意義,也期許自己能成為Yogi桑的手與腳,將真理教導傳遞給更多求道者。

最後是京都Prema Ashram,來自Madhuri的祝辭。在Yogi桑逝世後,她也一直思考Yogi桑是如何擘劃 mission之後的未來,同時也想起以前Yogi桑講到傳道活動時曾說:「要去問,自己在根本之處究竟有多少作為一個瑜伽行者應有的姿態?」也鼓勵大家要效仿Sri Ramakrishna的弟子們一樣帶著同樣的骨氣盡力去做。重要的是行動,即使不完美也沒關係,不管是成功或失敗,其實都不存在,Yogi桑就是如此豁達、自由與生氣蓬勃。Yogi桑的工作不會有終點,之後也會和我們一起走下去。

弟子們的祝辭裡,皆表達了對上師Shri Mahayogi深深的思念,Anandamali 桑聲聲的呼喊「好想見到Yogi桑」,彷彿集結了所有弟子的共同思念。此外,弟子們對於接下來的mission和瑜伽行者的生活方式有著深刻的反思,該如何繼續履行使命,如何以瑜伽行者的身份生活,要如何在Mission中獻出自己,並如何實踐和延續上師Shri Mahayogi的教導,各地的弟子們在這艱難的時刻,面容及祝辭裡,似乎多了一份勇氣和堅定。

祝辭結束後,播放了1998年真理問答上的影像,Yogi桑一如往常的姿態,溫柔的聲音再次傳到弟子們的心裡。關於弟子與上師的關係,Yogi桑說弟子不過是在未完成的時候相對於上師的一個階段性的詞彙,而弟子的職責即是要努力去除無知和自我中心,具體的作法則是:「學習真理,內在或外在的無私行動,以及冥想,持續努力不懈怠,並加深對神聖存在的敬愛。」這些教導,不僅是上師對弟子的期望,也是弟子對上師的承諾,以及我們能為這世上所奉獻的最美好的事。最後弟子們一同獻上Stotram,做為慶典的結束。

慶典後台灣的交流午餐會



 

2023年11月2日 星期四

讓人安心的體位法練習

 

撰文:Radha


MYM在台灣的體位法團練課程已經要邁入第十年了,無論是在台北或是近幾年在台中,陸續有不同時期加入練習的夥伴,有人想改善睡眠問題、背痛等各種生理上的問題,或是被生活中排山倒海的煩惱壓得喘不過氣,想透過練習讓自己放鬆等心理上的因素,大家各自有著不同理由和原因來到教室。每一次課程後會有一段小時光分享著瑜伽的教導或是實踐者的文章,至今都覺得透過每一次每一次聆聽這些內容,對教導會越來越熟悉,然後透過自己的實踐會培養出對真理的信任。

 

圖爲某次台中團練


有一次來練習的同學問說,體位法就是持續練習呼吸這樣嗎?
我聽了覺得很可愛。
對啊!真的只有這件事情沒有其他〜
當然,即使只要做到這件事,還是會有某程度的挑戰性,例如體位法過程中可能覺得難以忍受酸痛、想抵抗不舒服的姿勢或是分心想到生活瑣碎的事情,腦袋裡裝著各種聲音,要安靜片刻並非容易的事,體位法最關鍵的三角是:身體、心和呼吸,只要任何一個環節有一點閃失,就會失去專注力。
 
上週在台中的課後分享了至高白鳥會員期刊關於體位法的教導,同時搭配著【體位法的圖解卡】說明,其中在期刊第七期裡Shri Mahayogi教導的一段內容:「體位法就是像這樣去做會專注在各個脈輪上的姿勢,如果哪一個部分的器官功能比較衰弱,就會治癒那個部分,幫我們更加提升器官功能。從瑜伽來看,是有非常科學性的內容。」
 
當天有幾位練習一段時間的夥伴分享自己的經驗。有人說以前在運動會館的經驗,比較像是被迫做著一個又一個的動作,下課後只覺得不知道在忙什麼,更不用說呼吸有沒有安穩了,而現在做的這套練習強調要仔細地呼吸,那份溫和能讓一直處於忙碌生活的自己真正放鬆下來;有人在這裡練習了一段時間後,某次因朋友邀約去上了其他瑜伽課程,但在過程中感覺到做這些動作時呼吸是不穩定的,甚至也感覺這樣的方式會對身體帶來傷害,因為有了那樣的經驗,比對現在的練習,更感覺到這套動作是能讓自己在舒適的狀態中持續加深,因此感到安心。
 
Shri Mahayogi教導身體、呼吸和心之間有著密切的關係,吐氣放慢以後,身體會放鬆,心也會變得安靜,輕盈的感受會隨之而來,看著好幾位夥伴因為體位法的練習改善了各種煩腦,都深深覺得Shri Mahayogi所教導的體位法練習方式真的有著立即性的效果!


 
團練課程:

【台中】週一晚上 7:30~9:00
 地點:近歌劇院

【台北】週二晚上 7:30~9:30
 地點:心悅人文空間
 
 預約課程請加入官方Line:@mymtaiwan
 

2023年11月1日 星期三

《瑜伽的福音》讀書會-第三章心Part 2


紀錄: Kay


10月14日是今年最後一場讀書會,相比七月第一場實體讀書會雀躍緊張的氣氛,這次開場前,大家依照分組圍坐一起,有的在為待會的簡報做最後準備、有的把握時間交流,經歷過三個月的小組共讀,夥伴們看起來更自信篤定,有種平穩的氛圍。


繼續上個月第三章的主題「心」,開場的梵天組用最樸實的方式,把時間都留給了各小組討論「僧侶與浪子」這篇文章,為什麼每天沉迷於玩樂的浪子上天堂、而每天修行的僧侶卻下地獄?各組很一致認為心的念頭會造就心的狀態,是天堂或地獄取決於心的狀態,如果心態看世界都是美好的,那就是天堂,僧侶因為看世界都是痛苦的,甚至帶著嫉妒心看朋友,表裡不一反而如同地獄。更有人跳脫文字的束縛,提出了玩樂這件事不見得是負面的,如果享受於閱讀經典,也可以是一種玩樂。在現代,僧侶是為了修行而出家為僧去學習的人,如果說修行是修正自己的行為,那這個世界就是神給我們的寺廟了。


接著濕婆神組帶領討論受苦是機會,有同學說痛苦的時候才會來上課,引來了哄堂大笑,但的確遇到苦難時,人會變謙卑、會去問為什麼,這時就有轉變的機會。象神組則接續著「痛苦」這個主題為大家下凡解惑,利用手機掃描QRCode,同學們在Slido上回覆「如果現在可以許一個立即成真的願望,你想許什麼願?」,看著各式各樣的心願從發財到瘦身在投影螢幕上一個個跳出來,讓人想到人生八苦之一的無法得到欲求之物,因為痛苦來自於執著,執著來自於煩惱,煩惱來自於無知,象神組最後引用Shri Mahayogi的教導,為大家總結了:「徹底做到『不貪』的修煉,簡樸地生活,所有寶石與寶物自然來到自己身邊。」





同學們用Slido互動回答問題,即時看到大家各式各樣的心願




象神下凡說明「痛苦及其原因,以及苦的消除」

瞭解了痛苦,卡利女神組隨後帶大家認識何謂「神」。我想到,小時候跟著家人拜神,外婆說要跟神明報上姓名住址,向神祈求平安健康、學業順利,那時的我一知半解跟著大人拜神,以為「神明保佑」是終極目標,但自從學習瑜伽,顛覆了原本對神的理解,神不是利益交換,靠近神、去愛神、向神禱告,可以引導每一個人找到永恆的幸福。神是真理、是真實的自己,因為這樣的概念可能太抽象,卡利女神組安排了讀書會的彩蛋,這時Prasadini不知道什麼時候已經打開手風琴,馬上帶大家來一段梵唱,藉著反覆唱誦神的名字,親身感受向神靠近。


卡利女神組透過梵唱帶大家感受神


最後,克里希那組為大家複習了辨別的方法,在辨別的天平上,我們要拿一邊學習到的真理,跟另一邊自己的想法對比、確認,但這過程中要保持中立的態度,避免太早下結論,以免自我(ego)會抑制心中真正的聲音;毗濕奴組則準備了圖卡,讓每個人挑選兩張圖卡跟組員分享自己學習瑜伽前後的狀態。經歷了今年共五場讀書會,聽Prasadini在結尾時分享2015年第一次舉辦讀書會時,大家對於教導還在摸索、還是很茫然的狀態,我翻到今年讀書會的最後一篇文章:「瑜伽,就是實現真實,實現真正的自己」,內心感受到很大鼓舞,覺得我們正在那路上,用共修會(Sangha)的形式彼此支持,去實現瑜伽精神!



在辨別的天平上,一邊是學習到的真理,另一邊是自己的想法



每個人挑選圖卡說明學習瑜伽前後的狀態




2023年10月26日 星期四

安住於此,宛如落葉

 


撰文:Priya

 

要像風中落葉一樣生活在這個世界上,

這樣的葉子,有時候是被吹到家裡面,有時候是被吹到垃圾山上。

 

樹葉依隨風吹而飛去,有時候是到好的地方,有時候是不好的地方。

 

現在神把你放到這個世上,這樣就夠了,就請安住在這裡。

 

如果下次祂把你提起來放到更好的地方去,

等到下次再想怎麼做會更好,也還來得及。

 

神把你放在這個世界上,對於這件事你能做得到什麼呢?

請把自己的一切都交給祂,

請在祂的聖足下完全獻出自己,

這樣就不會再有什麼困擾的事。

這樣做的話,就會了悟到「做所有事情的都是神」了吧。

 

-----羅摩克里希那Sri Ramakrishna)  

摘選自《ラーマクリシュナの福音》

 

 

很喜歡羅摩克里希那的這段話,裡面透露了信仰的力量(畢竟,如果不是對神有強大、堅定的信仰,很難在任何環境下都不會動搖吧🤣),除此之外,我覺得也在教導去克服心理上的二元性,丟掉對現在所處環境的評斷,把注意力帶回自己的修行上。

 

在神的聖足下完全獻出自己,我想並不是推卸自己的責任,而是積極地想著神,在日常行動時盡力去付出,並且對結果沒有執著。希望自己也能時時刻刻都想著神!

2023年10月11日 星期三

《瑜伽的福音》第三章 心

  

2023年9月16日讀書會紀錄


撰文: 資宜
 

瑜伽裡常說,一切的煩惱和痛苦都是「心」所製造出來的。那麼,到底「心」是什麼呢?「心」又是如何作用,使得大部分的人都受它束縛?這是9月16日《瑜伽的福音》第四次讀書會所要討論的主題。
 
本次讀書會延續上個月分組討論後、集體呈現的作法。經過八月的牛刀小試,這一次各組參加者們早早便到喜樂修苑聚集,進行最後的準備工作,滿懷興奮地想將過去幾周所討論與獲得的心得與其他人分享,晚上七點一到,本次的讀書會便正式拉開序幕。
 
首先,克里希那組的參與者用短劇的手法,武士與和尚的對話,說明天堂與地獄僅存於人心的一念之間。貪、嗔(憤怒)、癡(無知)三毒造成了地獄,一旦擺脫了束縛或得到解脫,便馬上存在於天堂。

 



 

接著象神組邀請大家閉上眼睛,跟隨著引導沉浸於故事中。大家隨著故事中主角所遇到的際遇時而為之開心,時而為之不捨。主角被欺騙時,我甚至覺得這個玩笑開地太大,而對主角周圍的朋友同事們生起氣來⋯⋯最後,引導者揭曉,這一連串的高潮起伏,只是主角所作的一場夢。這個體驗所帶來的衝擊好大,我氣我自己跟隨著故事的起伏而投入了這麼多的情緒,更氣自己沒有分辨清楚,剛剛的故事只是別人夢裡的故事,連個真實發生的事件都談不上,主角的夢醒了,我對主角周遭朋友對他所做的事情竟然尚未釋懷。原來,我一直困在這個由現實生活所打造的虛幻裡,忽喜、忽憂。

 

毗濕奴組隨後帶領大家認識「無知」,即其他宗教中所說的「原罪」,並透過自製影片以容易理解的方式闡述煩惱的來源,以及提醒我們的本質是深受祝福且自由的。最後,引用《一個瑜伽行者的自傳》中提到,瑜伽南達有一天在電影院看到有關歐洲戰場的新聞影片後,內心詢問主,為何允許這種苦難發生呢? 神聖的聲音告訴他:「⋯⋯這些影片同樣真實,也同樣不真實⋯⋯痛苦激起記憶,只有透過智慧才能得到解脫。死亡的悲劇並不真實,畏懼死亡的人就好像愚痴的演員,只是受空包彈射擊卻在舞台上驚嚇斃命。⋯⋯瑜伽南達於是領悟,當一個人終於堅信一切創造只不過是一齣浩瀚戲劇,並體悟到他存在的真實乃不在戲內而是超乎其外,他的價值觀會因此深切改變

 



 

梵天組與濕婆神組以圖示的方法說明業、八種痛苦生、老、病、死、愛別離、怨憎會、求不得、五陰熾盛、五種煩惱無知、自我本位、執著、憎恨、貪生與四種無知將非永恆之物視為永恆、將不純淨之物看成是純淨的、在非幸福之物上看見幸福、把非我視為真我的關聯性,因此消滅無知將終止心的作用,使我們歸於自由。結束前,更以一個小討論,提醒我們此生為人擁有肉身,能夠學習及實踐瑜伽是珍貴又被受祝福的一件事。
 

經由前述的分享與討論,我們了解了生活中的許多波動原來來自於心的作用,也了解了這一切宛若一場夢,夢醒了,看到的將是不同的風景。於是卡利女神組再次提醒大家人在世間上真正的工作是「實現自己」,其他加諸在身上的頭銜或身分,僅是為了滿足生活上最低需求或者盡應盡的責任。
 

將近兩個小時的分享與討論一下子便接近尾聲,各位參加者絞盡腦汁的準備,帶給大家滿滿的收穫,在一連串的笑聲或驚嘆聲中,心裡似乎都有一部份被觸動。有人分享影片中細微地展現生活中產生的執著,引起許多人的共鳴;有人分享何其幸運可以和一群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學習瑜伽、一起作夢;也有人說如果此生為動物,方才的討論便無法實踐。大家也開始期待下一次讀書會的到來,更進一步認識真理的教導。

 

 

 

 

 

2023年10月10日 星期二

《瑜伽的福音》第二章 真理


 2023年8月25日讀書會紀錄

 

撰文:Ayano
 
進入到《瑜伽的福音》第二章的讀書會,我們採用了與過去不同的方式進行。接下來的讀書會將由參與讀書會的同學們依照分組先行準備分配到的篇章,並在20分鐘的時間內,透過任何方式,無論是透過引導討論,還是透過表演等,根據自己的理解進行詮釋,將書中的教導呈現給所有參與讀書會的同學。經過三個禮拜的準備,終於到了8月19日讀書會的當天。讀書會正式開始之前,Ananda Ashrama早已聚集了各組同學,進行著最後的彩排演練。現場充滿了熱烈的討論和期待的眼神,彷彿每個人都迫不及待地想要分享真理的教導。
 

(圖1:讀書會開始之前的彩排)


 首先,第一組同學先針對佛陀曾闡述關於聖典的教導:「必須要親身確認過其正確性,不正確的話就沒有遵從的必要性。」提出了幾個問題,並邀請大家進行5分鐘的自我探問。

問題一:在生活中有認真地思考教導和自己的關係嗎?
問題二:有嘗試將教導實踐於生活之中嗎?
問題三:實踐後所獲得的體驗和一開始所認為的教導是相同的嗎?
 
在實踐教導之前,我們必須先了解其起源。在〈瑜伽與佛陀的普世性教導〉篇中提到了:「瑜伽不屬於特定宗教,但是瑜伽是一切宗教的本質。」這引發了我們對於宗教本質的探討。在現場進行了投票,不同人對於宗教本質的理解有所不同。有些人認為宗教的本質是消災解厄,有人認為是療癒人心,也有人認為是勸人為善或是精神寄託。然而,普世性意味著無論是瑜伽還是佛陀最初的教導,都超越了國族、膚色、宗教或語言的限制。
 
佛陀最初的教導中闡述了「四苦八苦」,這些苦源於欲望,而欲望又源自於自我(ego)和無知。無知可分為四個種類:不淨、無常、苦和非我,與「淨常樂我」相反。人們錯將無知當成真正的自己,因而產生了痛苦。在分組討論中,我們將不淨、無常、苦和非我的概念與生活經驗進行對照。有人發現在幫助他人時心中並不純淨,可能夾帶著對對方反應的期待;有人在與朋友的矛盾中感到痛苦,因生活中的變化無常,友情也可能會經歷波動;還有人因為對幸福有特定的想像,無論如何都想要買到限量物品,因而可能感到焦慮和不滿足;最後,有人意識到將他人評價視為自我價值存在,陷入非我的固著觀念之中,忽略了自我價值的本質。

 
圖2:可愛的象神組
象神下凡來和各位同學說明苦的原因

圖3:Yogi桑親筆所書寫之「淨常樂我」說明無知的種類




























若要將所有的痛苦消除,則要透過佛陀所教導的八正道修行,只要下定決心,持續且堅定不移,帶著純淨的身心為萬物獻身服務,就能到達那完全寧靜、所有痛苦皆消失的境界——涅槃(Nirvāṇa)。涅槃的概念對於每個人可能有不同的想像。每組同學獲得了一張白紙,可以在上面描繪各自所想像的涅槃。有人說涅槃應該是散發著光的,也有人畫了一個點,示意專注的意思,還有組別維持著原本白紙的樣子,表示涅槃是沒有自我中心和無知的。還有同學提問「你看到的是一張白紙嗎?」這突如其來的問句讓大家都笑了。還有人寫了「不知」,因為涅槃的境界不是用腦袋去知道,而是必須透過實踐去體悟。

 
即使現在還很難去理解涅槃的境界,但開悟的聖者們都是這麼說的:「你和我是一樣的。」即使我們的際遇和所做的事情有所不同,但這並不改變我們與聖者們相同的本質。為了能了解這樣的境界,我們需要對真理更深入的思考和實際行動,並且親身確認其正確性。透過讀書會由各組同學們精心準備的討論,將艱深的文字轉化設計成活動、問題的提出,讓我們能進一步思考和反思,對照真理是否存在於日常生活中,並融入到我們的生活中這是通向更深層次理解和體悟真理的重要一步。讓我們一起努力,走向追尋真理的道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