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7月28日 星期日

莎拉妲・提毗(Sarada Devi)的故事_8




我是善良的人的母親,也是邪惡的人的母親


Holy Mother 的晚年有非常多的信徒來到迦蘭巴蒂拜訪她。有一個住在加爾各答的小女孩,是家裡的惹禍精,媽媽常帶著她來拜訪 Holy Mother,小女孩進到房子以後,就會緊緊黏著 Holy MotherMother 也會送她很多甜食。有一次 Holy Mother 正要出發回迦蘭巴蒂,對小女孩說:「好孩子,妳來這邊也有很長一段時間了,妳愛我嗎?」

女孩回答:「是的,最喜歡了。」

Mother 問:「有多喜歡?」

女孩張開雙手說:「有這~麼喜歡喔!」

Mother 問她:「即使我去迦蘭巴蒂這麼遠的地方,妳也會愛我嗎?」

女孩:「會一樣愛妳,不會忘記。」

Mother :「我怎麼知道呢?」

女孩:「為了讓 Mother 知道,我該怎麼做才好?」

Mother :「如果妳能夠愛家裡的所有人,那我一定就會知道妳是愛我的。」

女孩:「我了解了。我會愛大家,不再任性。」

Mother :「這是很棒的,但是我怎麼知道妳是沒有分別、平等地愛大家呢?」

女孩:「怎樣才能平等地愛大家呢?」

Mother :「平等的愛,是不向所愛的人們尋求任何東西,如果有所要求,就會開始區分『給自己很多』和『沒有給自己很多』的人,那妳會變得喜歡給更多的人,不愛給很少的人,這樣妳對大家的愛就不平等了。要不偏心地愛著大家喔!」

小女孩跟 Mother 約定,要不求任何回報地去愛大家,從那以後,女孩的家人說她變得很乖。

 

Holy Mother 的愛是不求回報的,她對善良的人,也對罪孽深重的人展現同等的愛。

 

鄰近的村莊住著許多伊斯蘭教徒家庭,以前是以織布為生,但是在英國強行輸入便宜的布以後無法競爭,就讓很多人陷入貧困,變成小偷或盜賊,讓大家都很害怕。1915 年發生飢荒時,有些伊斯蘭教徒因為幫忙蓋 Holy Mother 的新家而獲得收入,看到他們能穩定地生活,迦蘭巴蒂的人直稱這是 Mother 的恩寵,連流氓都成了神的信徒。Mother 也對這些伊斯蘭教徒們非常親切。有一天,一個伊斯蘭教徒說他想獻給上師香蕉,Mother 收下後分享零食給他,一旁的女信徒很驚訝地對 Mother 說:「那個男的是小偷,他帶來的東西怎麼可以獻給上師呢!」當那位男人離去後,Mother 斥責這為女信徒,說:「我分得清楚誰是好人,誰是壞人。你不要再多說了。」

 

因為正統的印度教徒一般會把伊斯蘭教徒當作賤民一樣對待,認為伊斯蘭教徒碰觸過的食物就會變得不乾淨。曾有一個伊斯蘭教徒阿姆賈德(Amjad),他原本也是盜賊,後來負責幫 Mother 蓋新家的牆壁。有一天 Mother 在自己家招待阿姆賈德用餐,Mother 的姪女就站在比較遠的地方,把食物丟到阿姆賈德的盤子裡,Mother 看到以後說:「用餐時被這樣輕蔑地對待,怎麼能夠好好用餐呢?我來上菜吧。」在阿姆賈德用餐後,Mother 也親自打掃場地,姪女難過地說:「姑姑妳真的是有失身分!」Mother 斥責她:「不要說了,如果說薩拉特(註)是我的兒子,阿姆賈德也是我的兒子。」Mother 的行為完全證明她所說的「我是善良的人的母親,也是邪惡的人的母親」。

 

幾年後,有一次 Mother 發燒躺在病床上,有一個衰弱的男子拄著拐杖走過來,靠近 Mother 的房間,Mother 小聲地說:「在那裏的人是誰呀?不就是我的兒子阿姆賈德嗎?快進來。」阿姆賈德走進房間和 Mother 說了一下話,下午當阿姆賈德要離開時,人們發現他變了一個人一樣,阿姆賈德洗了澡,用食物填滿了肚子,身上纏繞新的布,手上抱著許多 Holy Mother 的禮物。長年飢餓的他很快恢復了健康,此後他常常會送 Mother 附近不容易買到的水果或是其他東西,但是他還是沒能戒掉偷竊的行為,有一次他從牢裡被放出來以後,帶著自己田裡的葫蘆來看 MotherMother 對他說:「我一直想著你,你到哪裡去了呢?」阿姆賈德說自己偷了牛被關進牢裡,Mother 沒有責罵他的犯罪行為,而是非常同情地說:「很長一段時間沒有見到你,我一直在擔心你。」

 

距離迦蘭巴蒂五公里的地方,有一個叫做科爾帕拉的村莊,是和 Holy Mother 有很深緣分的地方,這裡住著一群Holy Mother 的信徒,其中有幾個人還出家了,Holy Mother 在往返加爾各答途中,常常會在這裡的修道院休息。後來科爾帕拉開了一間藥局,會免費發放藥物給貧窮的人。有一天,修道院的負責人對著 Mother 感嘆說,有些付得起錢的人也來拿免費的藥,怎麼樣才能把藥發到需要的窮人手中呢? Mother 是這麼回答的:「來這裡要拿藥的人,不管是誰都要認為他們是窮人。這間藥局的大門,為所有人而開。」

 

 

 

 

註:薩拉特(Sarat) 是羅摩克里希那的直傳弟子,也就是斯瓦米・薩拉達南達(Swami Saradananda),他是有崇高美德的僧侶




參考文獻:《Holy Mother》 by Swami Nikhilananda

其他故事:莎拉妲・提毗(Sarada Devi)的故事-生平&結婚後_1





2024年7月27日 星期六

莎拉妲・提毗(Sarada Devi)的故事_7







在家庭生活中活出瑜伽


莎拉妲・提毗(Sarada Devi)在聖・羅摩克里希那的肉身從世界離開之後,從 1897 年到 1920年,一直以故鄉迦蘭巴蒂為最終的住所。一方面Holy Mother 深愛她的故鄉,以及她感覺到有必要照顧弟弟的家人們。但此外,或許還有更深刻的理由,就是為了對世人示範即使日夜都背負著世俗的責任,同時仍然能夠過著靈性生活。

 

Holy Mother 雖然擁有信仰虔誠的雙親,但其他的家人卻有很多狀況。她有五個弟弟,其中兩位較早過世,剩下的弟弟們既貪心又自我中心,彼此間爭吵不斷,總是爭奪著想從姊姊那裏榨取更多的金錢。 Holy Mother 在處理這些紛擾上面費盡心力,仍展現了無比的忍耐,並且在能力範圍內給予金錢上的援助。

 

然而即使是如此貪心的弟弟們,也會窺見 Holy Mother 的本來面目,其中一個人曾說:「我們的姊姊是真正的女神!她為了我們做任何事,小時候她輾米、編織聖繩、餵牛吃飼料、為大家煮飯,幾乎是她一個人在照顧我們這個家庭。」另一個弟弟也曾對 Holy Mother 的出家弟子說:「因為姊姊對於金錢真的沒有一丁點執著,所以受大家尊敬,如果不是這樣,大家才不會仰慕她啊。姊姊她不是人,她是真正的女神!你真是深受祝福啊!可以這麼年輕就捨棄世間,日夜都服侍姊姊。」

 

Holy Mother 的弟媳和姪子姪女之間也互相忌妒,為小事爭吵,Mother 為了安撫他們,展現無比的耐心,她常常說:「要像大地總是忍受著人們犯下的罪孽那樣,必須堅強地忍耐著。」

 

有些人會誤解 Holy Mother 對這些親人的同情心,批評她對家人有所執著,但是 Holy Mother 是這樣回答的:「人必須照顧出生的家庭,所以我會照顧我的雙親、弟弟、弟媳和姪子們,必須回報從家族所收到的恩惠,如果不是這樣,怎麼會為他們心煩呢?上師也照顧自己的母親,還為外甥找工作喔。」


Holy Mother 在迦蘭巴蒂不僅要照顧家人的生活,同時也盡心盡力讓來訪的眾多弟子們過得舒適。例如,有一個弟子早餐都會喝紅茶,Mother 就會為了他很早就出門幫他買牛奶,並且 Mother 就算在晚年深受瘧疾之苦,也不假借他人之手,仍堅持用自己的雙手去完成許多工作,不管是走很遠的距離去打水或採買新鮮食材,還是在大家用餐後為大家洗盤子等等,曾經有弟子向她抗議,Mother 說:「我的孩子呀,常常活動身體是好事喔!」數分鐘的沉默後,Mother 嚴肅地說:「請祝福我在還活著的時候都能為人們服務。」

 

聖・羅摩克里希那的其中一位弟子斯瓦米・普雷瑪南達(Swami Premananda)曾經深受感動地說:「對!Holy Mother 為我們做出示範,她展現如何身處在這個世界上過理想的生活。有堆積如山的雜物追著她跑,但Mother 是多麼不執著啊!你絕對不能忘記她就是宇宙聖母的化身啊!」。

 

Holy Mother 完全活出了薄伽梵歌裡所說的不執著,她的每一個行為不分大小,都實踐了與神合而為一的瑜伽。她身為一個在家者,也從未脫離出家者棄絕的理想,她不會逃避不愉快的工作,也不會沈溺於快樂的工作,而是不管在做任何行動,她都不會忘記神。她內在的那股平靜、知足,就是來自與神不停的交流。外界發生的許多事情,即使會惹起漣漪,也從未打亂過她靈魂的平靜。河川從四面八方流來,在表面掀起浪濤,但海底深處永遠充滿寧靜,Holy Mother 就是那片大海。


 


 參考文獻:《Holy Mother》 by Swami Nikhilananda



2024年7月24日 星期三

你有多認真


瑜伽的福音-2024年7月讀書會


撰文:資宜



這個月的讀書會討論內容,是第四章「實踐」的下半篇章,包括飲食、欲望控制、布施、實際練習以及活在當下等議題。

讀書會從帶領討論的組別邀請本日參與的學員打造餐盤開始,每一組的參與者,從所發給的食物圖卡中選出他們想吃的東西。只見有的組別的餐盤爆滿,充滿了蛋白質類的食物;也有的組別的餐盤很是精緻整齊,一看便是思量營養均衡與克制欲望的結果。透過這個遊戲,也歸納了我們在《瑜伽的福音》中,有關飲食之於瑜伽練習的意義/教導包含:1. 食物是用以調整身心 2. 加深身、口、意一致 3. 理解萬物並非依靠自己而活 4.不要為生命憂慮吃什麼、喝什麼、穿什麼。







接續飲食之後,談及欲望的克制,也包含對性能量的控制——因為性能量是人類所擁有最大的力量,必須將這種力量用在靈性修行上。於是邀請參加者討論了以下的議題:在日常實踐中所指為何?執行上是否有困難?而已經在婚姻中的人,又是否該控制這個能量?

接下來是今天讀書會最為熱鬧的時刻——幸福人生拍賣會。每組被發予1000萬的籌碼,與其他組共同競標今天的拍賣品。拍賣品包括:父母的健康、靈魂伴侶、超強的專業能力.....等。有的組最終買到靈魂伴侶、環遊世界,有的組僅買了父母的健康,也有組強忍著各種誘惑,最終買得開悟。遊戲之後,我們討論的是,為了靈性成長,我們願意付出多少代價?面對靈性成長,為什麼我們會有猶豫不決的時候呢?事實上,我們如何用錢,正反映了我們的欲望之所在。也許讀書會後,更是大家思考想要過怎麼樣的人生的開始。


競標中



最後,大家分享了《瑜伽的福音》第四章最後四篇文章裡最印象深刻的一句話。幾位參與者覺得〈實際練習〉所提,「任何努力都不會以失敗作結,失敗是成功之母」這句話非常地勵志,也有人認為〈一期一會〉裡所描繪的在瞬間裡看見永恆的畫面非常美麗。

《瑜伽的福音》第四章的討論,在連續兩個月的讀書會後暫時畫下句點。從上師的必要、勝王瑜伽的內涵、瑜伽的基本概念說起,來到飲食、欲望控制、布施、實際練習與實踐佛陀話語,最後,有多認真的練習,也取決於到底想要什麼樣的人生,以及對信仰是否堅定。透過討論以及重新梳理,我們更了解這些常提及的詞彙或要素間,如何見微知著,一環扣著一環,也對每一樣練習的意義有更深刻的認識。我想,這就是敬愛的上師 Shri Mahayogi 的教導最為迷人的地方。

由Shri Mahayogi 命名的Ananda Ashrama 喜樂修苑



課前湯圓(貓)也擔任了場地組,
協助場(ㄨㄢˊ)地(ㄕㄨㄚˇ)清(ㄉㄠˇ)潔(ㄉㄢˋ)






2024年7月13日 星期六

莎拉坦˙提毗(Sarada Devi)的故事_6

 



苦悶與安定

 

從溫達文回來後,Holy Mother 的身體在世間上停留的33年間,大致可以分為三個時期,初期的11年她來往在加爾各答、伽瑪爾普古爾及迦蘭巴蒂間,不太接觸到大眾,這段時間的事情鮮為人知,中期的11年,她開始投入靈性服務,到末期的最後11年達到最高峰。
 
丈夫剛過世的第一年,Holy Mother 在丈夫老家伽瑪爾普古爾過著非常艱辛的生活,一個人忍受著貧困、孤獨及人們的批評。原本應該給 Holy Mother 的生活費,因為某些原因不再支付給她,有時候她甚至陷入連一點鹽都沒有的狀況,然而羅摩克里希那過世前曾告訴她,不能為金錢向他人乞討,所以她全部都忍耐下來。村莊裡對社會傳統有偏執的人們也會批評她,明明身為寡婦,竟然配戴著裝飾品和穿著有紅色花邊的紗麗。非常苦惱的Holy Mother 就把手鐲摘掉了,她甚至也想著要去旅行,啟程去恆河,然而她馬上肉眼看到羅摩克里希那帶著弟子和其他信徒從家旁邊的小路走來,而且上師的腳下湧出水流,她看了以後對自己說:「啊,上師無所不在。就連恆河也是從上師的腳下湧現出來 。」上師也再次告訴她,她並不是寡婦,不要摘下手鐲, 這個景象帶給她安慰,從此她再也不聽人們的批評。Holy Mother 時不時看見羅摩克里希那的身影,這帶給她安慰,也讓她窺見未來的使命。
 
雖然 Holy Mother 從未向誰訴苦,但後來羅摩克里希那的弟子們也知道了她艱難的狀況,邀請她到加爾各答居住。 Holy Mother 被她的母親桑瑪遜達利說服定居在迦蘭巴蒂以前,她經濟狀況多少有改善。但為何會定居在迦蘭巴蒂呢?後來再回顧那段期間的事,她應該是為了照顧弟弟們的家庭。
 
這個時期的 Holy Mother 也有許多讓人驚訝的靈性體驗,例如,她冥想後稍微回復意識時,感覺不到自己的雙手雙腳,這是許多經驗過無分別三摩地的人所描述過的與大梵合而為一的感受,超越肉體及世界的意識。
 
1893年的時候,Holy Mother 做了五個火的苦行,她與 Yogin-Ma 在屋頂上用乾燥的牛糞焚燒四堆火,每堆火之間距離 180 公分,頭上的太陽是第五個火,她們沐浴後從日出到日落為止,被火包圍著,坐在那裏冥想。當 Holy Mother 將意識停留在羅摩克里希那上,馬上就不再感覺火的炎熱,她持續七天做了這樣嚴格的苦行。幾年後曾經有弟子詢問有必要做五個火的苦行嗎?她回答:「做這個苦行其實也有展演的意義在裡面,如果不這樣的話,人們可能就會說:『你說她有甚麼特別?不就是吃飽睡、動來動去而已嗎?』」有親近的弟子想要知道真正的理由,因此她說:「我的孩子啊,是為了你們和為了一切喔。你們做得到苦行嗎?所以我不得不做啊!」五個火的苦行延緩了她精神上的苦悶,但還未明確展現她人生的目的;而是真正帶給她啟示的,是她所看見的意義深遠的景象,它們也為她展示了羅摩克里希那降生的意義。
 
一個月色皎潔的夜晚,Holy Mother 在面對恆河的台階上坐下,注視著河面映照著的滿月。突然,她看見羅摩克里希那走向恆河,當上師一碰觸到水,全身就融入水裡,然後,納倫德拉納特(Narendranath),也就是日後的斯瓦米維韋卡南達(Swami Vivekananda)突然出現,一邊喊著:「勝利歸於羅摩克里希那!」一邊用兩手掬水,灑向周遭聚集而來的無數男女,那些人立刻得到了解脫。這個景象實在太過鮮明,之後有好幾天Holy Mother 都沒辦法踏入那條河裡面。這也讓她想起上師所說過的話:「妳現在還不能死,為了讓人們靈性覺醒,妳還必須活著。我所能幫助的只有極少數的人而已,有許多人將會來到妳身邊,妳必須要為那些人負起責任。」透過這個經驗,Holy Mother 了解到羅摩克里希那的肉體的死亡,並不代表他的存在的終結,上師是為了宇宙的目的而降生,而自己也必須擔負一部份的責任,所以她了悟到自己人生的重要目的。
 
1893531日,斯瓦米・維韋卡南達還有疑惑,不確定前往美國是為了成就神的旨意,還是為了滿足個人的野心,雖然也以超自然的方式得到羅摩克里希那的指示,但他仍尋求更具體的證據而寫信詢問 Holy Mother 的意見。Holy Mother 感覺到神的引導,祝福他能完成使命,讓斯瓦米・維韋卡南達的疑慮煙消雲散。在美國取得勝利後,斯瓦米・維韋卡南達寫信給在印度的師兄弟們,鼓勵他們傳遞羅摩克里希那的教導,以及要為他者的服務獻出自己的生命。1895年的某一天,Holy Mother 聽完其中一封信的內容後,就這樣說:「納倫德拉納特是上師手中的道具,透過納倫工作的人是上師。納倫所說的是真實,他的話語未來將會實現。」
 

189751日,斯瓦米・維韋卡南達在 Holy Mother 的祝福下創立了 Ramakrishna Mission




 
 
 
 
 
 
 

2024年7月12日 星期五

莎拉妲・提毗(Sarada Devi)的故事_5





上師過世與其後



在達克西什瓦的時光,莎拉妲・提毗(Sarada Davi) 非常地幸福,然而,在這個不斷變動的世界上,沒有甚麼能持續到永恆。1885年四月羅摩克里希那被診斷出喉癌,為了治療,上師在弟子的建議下搬到加爾各答北部。

生病後的羅摩克里希那不顧疼痛與衰弱的身體,仍然不間斷地回應弟子與信徒的靈性渴求。有一次,莎拉妲・提毗感覺到羅摩克里希那一直看著自己,就詢問:「請說說您在想什麼?」

上師用有點責備的語氣回答:「妳甚麼都不做嗎?我這個身體必須做全部的事情嗎?」莎拉妲・提毗抗議:「但是,身為女人的我,能做得到什麼呢?」上師說:「不對喔,很多事必須由妳做喔!」他對莎拉妲・提毗說:「這不是我一個人的重擔,妳也必須一起背負喔。」

其實,之前莎拉妲・提毗看到羅摩克里希那的病情持續惡化,所有的治療都沒有效果,就決定向神求助,她到一間有名的濕婆神廟做斷食、斷眠以求取靈藥 ,然而第三天的夜裡,她忽然看到一個景象:堆積成山的陶器被棍棒打得粉碎,她的心裡出現一個聲音說:「丈夫是誰呢?雙親是誰呢?我是為了誰在這裡想要了 斷性命呢?」她馬上感覺到強烈的放下的念頭,把自己交給神,於是回到了達克西什瓦。羅摩克里希那對她說:「妳說說看,妳得到了什麼呢?一切都是幻影,難道不是嗎?」

1886年8月16日是最後的日子。上師看到莎拉妲・提毗進到房間來,就說 :「我很高興妳在這裡,我覺得現在像是要跨越海洋,去到遙遠的國度,非常非常遠的地方。」莎拉妲・提毗 哭了出來,羅摩克里希那安慰她:「為什麼要煩憂呢?妳會像現在一樣活著吧。這些弟子們為我做的事,也會為妳而做。也請要照顧姪女。」羅摩克里希那在凌晨時進入了摩訶三摩地。他的靈魂再也沒有回到肉體。原本莎拉妲・提毗要遵循印度寡婦的習俗,拿掉所有的裝飾品,但當她要把手鐲摘下時,羅摩克里希那出現在她面前制止她:「妳要做跟寡婦一樣的事情嗎?這是指我死了嗎?我只是從一個房間搬到另外一個房間而已喔。」因此,莎拉妲・提毗終身沒有摘下手鐲,也沒有像傳統的寡婦一樣穿著白色紗麗。

Holy Mother(即莎拉妲・提毗)在上師過世後,難以忍受那份悲傷,於是羅摩克里希那的一個在家弟子為她規劃聖地巡禮,這個時期,Holy Mother 反覆看見上師的身影,對她說:「為什麼要哭成這樣呢?我不就在這裡嗎?妳說我是去了哪裡了?我不過是從一個房間搬到另一個房間而已。」這多少療癒了她的傷痛。

在溫達文,Holy Mother 每天沉浸在靈性的恍惚之中,依據日後斯瓦米・瑜伽南達(Swami Yogananda)所述,有一天大家看到 Holy Mother 進入很深的三摩地之中,為了把HolyMother 的心帶回這個世界,他們反覆唸誦羅摩克里希那的聖名,讓 HolyMother能下降到一般的階段。這樣沉浸在靈性喜悅中的 Holy Mother ,她的聲音、話話方式、吃飯的方式、走路的方式、一舉一動都和上師一模一樣,聽說在深沉的冥想中,禮拜者與接受禮拜者會合而為一,聖典裡也記載著信仰者感覺到與神合為一 體的靈性狀態。這讓大家了解到,雖然上師與 Holy Mother 顯化為不同的肉體,但在本質上只有一。

在溫達文的克里希那神廟裡, Holy Mother 熱心地祈禱,希望自己不會再看到別人的過錯,如同她的祈禱所述,她是悲憫與耐心的化身,晚年當她看到周遭的人在批評別人時,她說:「前我也會看著別人的過錯,所以我向上師祈禱,透過恩寵,我擺脫了這個習慣。其實,看著缺點是人的特性。我們應該為別人的優點而喜悅,人們的確容易犯下錯誤,但不能在意。如果只看著別人的過錯,就會只看得到過錯。」她也曾對羅摩克里希那的另一位女性弟子 Yogin-Ma說:「為了不要汙染眼睛,不能去看別人的過錯。」

Holy Mother 第一次接收到關於自己未來使命的指示,就是在溫達文。有 一天羅摩克里希那出現在 Holy Mother 面前,告訴她要為斯瓦米・瑜伽南達做入 門儀式, Holy Mother 以為是自己的錯覺,但這個景象持續了三天,斯瓦米・瑜伽南達也從上師那裡收到了同樣的指示,所以Holy Mother 執行了入門儀式,斯瓦米・瑜伽南達成為她最初的弟子。這開啟了她人生的新的篇章。






2024年7月2日 星期二

飲食與瑜伽的關係(2):食物與調味


Samarasa 瑜伽飲食講座紀錄文(2)

2024/04/20



紀錄:Ayano



在第一堂講座中,日本前輩Madhuri桑和Sarani桑與我們分享了Yogi桑所教導的Samarasa精神、萬物的三種屬性以及享用當季食材的重要性。講座中介紹了「食藥同源」的理念:料理不僅能提供營養,還能改善健康和調整心靈狀態。新鮮且品質良好的食材不僅對身體有益,也能影響心靈;乾淨的食物能夠淨化身體,使身體輕盈,心情愉快。身體乘載著我們作為最後到達開悟的工具,因此,如何飲食對於修行者也非常重要。


複習第一堂講座請點擊:飲食與瑜伽的關係


在第二堂課中,前輩們進一步說明了「舌頭」和「心」之間的關聯。飲食會影響行動,也反映我們的內在思考方式。因此,我們需要客觀地注視自己的言行舉止,觀察自己是否對其他事物存在依賴關係。例如,是否在正餐後必須吃甜食?在心懷不滿、心情激動或是運動後,是否會食量增加或偏好重口味?Sarani桑以自己為例,她以前非常喜歡甜食,認為沒有甜食就無法生活。後來,她發現這是心的依賴,這種依賴與瑜伽行者所追求的「自主」完全相反。因此,前輩改掉了吃甜食的習慣。如果只是為了滿足口腹之欲,這世界上有太多追求不完的美食與異國料理,放縱自己的心去追求欲望,也會讓身體和心產生依存狀態。


調節飲食可以調整個人的整體狀態。前輩提出了兩個具體調節飲食的要點:


  1. 適量且規律的飲食:每日進食2-3餐,每次進食八分飽的量,選擇新鮮、優質的食材,以及好好地吃飯。例如,越是疲憊或忙碌的時候,越要好好地準備飲食。用餐時要保持良好的坐姿(延伸脊椎坐直),如此才能讓五臟六腑正常運作。

  2. 調味的重要性:瑜伽飲食建議品嘗食物原始的味道,活用食材的天然風味進行清淡調味。這裡的清淡並不意味著過於單薄或馬虎的調味,反之,也不能使用過多的調味料以免破壞食材的原味。







在前一堂課中提到,「sama」是平等,「rasa」是品嚐、歡喜的意思。要做到這一點,首先需要尊重提供我們營養的食材的生命。比起帶有奪取動物生命悲壯感的食材,瑜伽飲食更傾向選擇具有永續性的食材,例如蔬果、豆類、菇類、雞蛋等。此外,還需要考慮烹煮的順序、食材的特性和料理的口感,以決定備料的順序,並思考如何將這道料理呈現給享用者,以達到整體平衡。盡可能保留食材可食用的部分,以單純但不馬虎的調味來提升食材的最佳風味。不要局限於平時所習慣的烹調方式,前輩舉了一個例子:在日本家常的玉子燒中,有別於傳統的做法,曾僅僅使用芝麻油煎玉子燒,雖未加其他調味,麻油的香氣卻凸顯了雞蛋的味道。

透過前輩在課堂上舉的例子,我也反思了自己的飲食習慣和準備食物的方式。通常,我偏愛重口味或辛香料多的食物。尤其在工作繁忙或心情焦躁時,特別想吃麻辣燙。對於原本就消化不良的我來說,更是加重了身體負擔。我也有時會暴飲暴食或忽略進餐。另外,在自己烹調食物時,也常由於調味不足,常常無法充分展現食材本身的風味。這種極端的飲食方式,實際上反映了我內心的波動。為了達到「身、口、意」的一致,客觀地觀察日常生活狀態,並做出相應的調整,是非常必要的。面對自己的內心雖然有些難以直視,長期形成的習慣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改變的事,但這也是改變自己的絕佳機會。每當特別渴望辛辣食物的時候,我會停下來問自己:是什麼讓我感到如此不安?然後嘗試探究背後的原因。



我們誕生在這個世界上,不得不擁有肉體。因此就會產生最低限度的食、衣、住的必需品。進一步因為欲望的執著而生出各種在意的事物,然後因為想要擁有,執著的心又會更加膨脹。 —Shri Mahayogi—



在講座的尾聲,前輩提出了幾個反思性的問題:我們是為了什麼而食?應該吃什麼?需要吃多少?食用了他者的生命,那我們的生命又該如何運用?Yogi桑教導我們:我們是充滿喜悅的存在,現在已經處於滿足的狀態。達到開悟,便是對其他生命最大的回報。無論現在的生活方式如何,我們都可以學習對當下感到滿足,保持著信心,調整自己與世界的關係,並持續走在瑜伽的道路上。


如果錯過了今年的講座,也可以在日本前輩為我們準備的Samarasa Kitchen Youtube頻道(附中文字幕),了解Samarasa的教導與食譜唷:https://www.youtube.com/@mym.samarasa







2024年7月1日 星期一

不盜的練習



2019年,Yoga Vihara的二樓



撰文:昭淵


新一年的讀書會於六月展開,這次我們從《瑜伽的福音》的第四章實踐篇開始討論,其中大家最為熱烈的交流是關於對外持戒與對內精進的練習,我們試著從生活中舉出相反的例子,也就是誠實說出自己曾做過哪些不符合教導的行為?我分享了有次關於「偷東西」的故事。


不盜(asteya):從各方面而言,不偷取任何他人之物。


對一般人而言,不偷竊似乎不是太難的練習,因為隨意拿取、佔有別人的東西,基本上都是有法律責任的,這類道德上的約束,在我們從小的教育中也時常被提醒,不要亂拿別人的東西、拿了不屬於自己的東西會被警察抓走等概念已被寫進腦袋裡,但瑜伽的不盜有個更徹底的條件:從各方面而言。


有一年和夥伴們到京都,我們在Yoga Vihara(註)的二樓由前輩帶領下練習體位法,靜謐神聖的空間中央有個小祭壇,其中擺置著繪製蓮花和阿特曼(Atman)的迷你屏風,我非常喜歡上面精美的圖案,手繪圖案和金色顏料深深吸引著我,加上不曉得下次再來這個空間是什麼時候,我心裡不禁想著,這是有在賣嗎?如果可以我也想要買一個,盤算著如果沒有賣,我要拍下來做為紀念,無論如何,我想擁有它。


課程結束時,我向前輩詢問,是否可以將這屏風用手機拍下留念,僅是自己收藏,不會公開在社群上。前輩思考了一下回覆說,請讓他打通電話,跟其他前輩確認是否可以拍照,當下我心裡閃過一秒:哇也太麻煩了吧?竟然還要這樣層層請示,早知道我就不要問,反正偷拍下來也沒有人知道。但也幾乎是同時間,我腦中浮現不盜的教導:「不偷取任何他人之物,無論何種形式。」將兩個念頭並置一起時,我看見自己的想法,已經明顯違反真理,我竟然為了自己的佔有慾和嫌麻煩,而想把這個屏風的形象「偷」走!在這樣神聖的空間興起如此不潔的念頭,我真心覺得非常慚愧。


幾分鐘後前輩通完電話,親切但慎重地問我:「請問拍照下來要做什麼用途呢?」老實說我從頭到尾都沒有多想,我只是想要擁有它,甚至連為什麼想擁有它、擁有它要做什麼都沒有仔細思考,竟然就脫口而出如此魯莽的要求,簡直無理到不可思議,與前輩的短短幾句互動,我發現自己的思緒是有瑕疵且不成熟的,於是我跟前輩說真的很不好意思,由於我自己也搞不清楚想要的原因,所以最後決定不會拍照,抱歉讓他們為了這件事還費心討論。


其實偷拍也許只要幾秒鐘,甚至不會有人發現,但我知道,我不該這樣做。


這次經驗後,我常認真思考「不盜」的真正意義,並且發現生活中很多時候,人們為了便宜行事或出於私慾,常常不知不覺偷走了一些不該擁有的東西,多拿一點餐廳的紙巾算偷嗎?我不經意的多拿,會不會其實偷走了下一個人真正需要的紙巾呢?偷竊別人想法、偷吃別人的東西當然是偷,那使用盜版的商品算不算是一種偷呢?


分享完這個故事後,我也丟了幾個問題和讀書會的大家討論,比如在公車中偷聽別人說話算不算一種偷竊呢?我發現每個人心中的標準不同,答案因此也不一樣,也許我無法斷言誰的論點絕對正確,但至少透過認真思考真理的真正意義,我們不會再理所當然地看待自己的行為。


以真理作為一種警惕、提醒,或者是某種「校正」,去校對日常生活中各種習以為常的反應,真的是符合真理的嗎?雖然現在還無法一下子做到完全徹底,但至少我們可以持續思考自己對真理的理解有多少、目前自己能執行到多少,並且付諸實行。


很感謝透過這次讀書會的討論,讓我想起這個經驗,也再次讓我看見自己和真理之間的距離,而這些距離都是非常具體、我可以再更努力修正的空間。



註:Yoga Vihara,位於京都的其中一個弟子庵